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比较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健康患儿体内血清维生素E(Vitamin E,VE)水平,探讨VE水平是否会影响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2.对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比较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日、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变化来评估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61例确诊由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实验组,并按照随机数字法从实验组选取80例患儿为VE治疗组,其余81例为非VE治疗组,从同一时期于我院儿科门诊做健康体检的患儿中随机抽取16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入院时比较三组患儿VE的浓度、FeNO值。非VE治疗组患儿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抗病毒、抗感染及雾化等常规治疗,VE治疗组患儿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VE胶囊口服2月,比较两组患儿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日、FeNO值变化有无统计学差异。出院3月后,复查两组患儿出院3月后是否因毛细支气管炎再次住院治疗以及FeNO值变化。以上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即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VE浓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对照组患儿血清VE浓度高于实验组患儿;治疗前VE治疗组患儿和非VE治疗组患儿血清VE浓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具有可比性。出院时两组患儿血清VE的浓度均增高,VE治疗组患儿血清VE水平较入院时增高的幅度明显高于非VE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VE偏低的检出率为50.93%,对照组患儿VE水平偏低的检出率为24.84%,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VE缺乏的检出率为7.45%,对照组患儿VE水平缺乏的检出率为2.50%,存在理论频数小于5,采取校正公式,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入院时实验组患儿FeNO值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月后复查实验组患儿FeNO值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VE治疗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非VE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愈率有明显差别,VE治疗组患儿的治愈率高于非VE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复查得出实验组患儿中VE治疗组患儿中再发毛细支气管炎的例数明显低于非VE治疗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清VE水平对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影响,VE偏低和缺乏时可能更容易患毛细支气管炎。2.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VE口服可以提高疗效,提高治愈率。3.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时FeNO值低于健康儿童,出院时FeNO值高于入院时水平,提示急性期可能是NO生成受到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在恢复期占了主导作用。4.对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适量补充VE能明显降低出院后3月内的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