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行腔内治疗的近期疗效,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对腔内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1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腔内治疗患者144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分成糖尿病组(52例,共56条肢体)和非糖尿病组(92例,共97条肢体)。每条手术治疗的肢体作为单独病例进行分析。2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clinical characteristics)、危险因素(relative risks)、合并症(comorbidities)、病变部位(target lesions)。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technical success rate)、手术前后患肢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变化。手术相关并发症:穿刺点并发症(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破裂、血流限制性夹层形成和手术相关的死亡。3出院后第1、3个月及此后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改为每年复查1次,随访观察终点包括:临床成功率(clinical success rate)、静息痛缓解率(rest pain alleviating rate)、截肢率(amputation rate)、生存率(survival rate)。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的年龄、危险因素、合并症、Rutherford 3、4、5、6级比例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部位的比较:糖尿病组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腓动脉(peroneal artery)病变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腘动脉(popliteal artery)病变比例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femoral artery)、胫后动脉(posterior tibial artery)病变比例与非糖尿病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比较:糖尿病组穿刺相关并发症(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破裂、血流限制性夹层、死亡发生率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PTA疗效的比较:糖尿病组技术成功率、支架植入率、术后1年静息痛缓解率、术后1年保肢率、术后1年生存率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1年临床成功率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手术前后踝肱指数变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1年截肢率为16.1%,其中膝上截肢1.8%,膝下截肢14.3%;非糖尿病术后1年截肢率为4.2%,其中膝上截肢2.1%,膝下截肢2.1%。糖尿病组膝下截肢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主要累及膝下动脉,以胫前动脉、腓动脉为主。2腔内治疗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显著,能迅速缓解静息痛,可作为理想的治疗方案。3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1年保肢率、生存率、静息痛缓解率无明显影响,但明显降低1年临床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