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茶叶贸易流程考——以福建崇安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5106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清一代,我国茶叶产地众多,茶叶质量较其他国家亦较优良,然而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我国茶叶在世界茶叶市场中所占份额却逐渐减少。究其原因,虽然印度、锡兰等地茶叶的崛起是一重要因素,但我国茶商对茶叶质量改良的忽视及茶叶贸易流程的不合理是导致我国茶叶贸易衰败的内在原因。   我国虽为产茶大国,但茶叶种植往往为小农经营,且茶叶往往种植于农作物不宜生长的山腹地带,不被茶农所重视,未形成大规模的茶园经营。在包装、制作等方面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茶叶运输路线在清代前后也有所不同,一口通商时代,茶叶主要通过广东输出。近代之后,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等港口相继开放,茶叶运输路线较之前有所改变。茶叶贩卖要经过茶农、茶贩、茶号、茶行等多个环节,茶叶贸易流程的合理与否是决定茶叶价格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我国茶叶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福建省是我国重要产茶地之一,崇安县武夷茶更是清代我国较早输出的茶叶品种之一,早在开港之前,武夷茶即受到英国消费者的喜爱。在经历五口通商及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福建茶的输出路线也在经历着变化。本文以福建崇安县所产武夷茶的贸易为例,结合新的史料,从茶叶选购、茶叶运输及茶叶绩效等方面对清代后期武夷茶的贸易流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茶叶衰败的内在原因。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学生兼职现象以一种强劲的态势发展着,而且也由原来的个别现象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值得令人关注的普遍现象。但随着大学生兼职现象的发生,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浮出水面,而直
陈独秀,原名乾生,字仲甫,族谱名陈庆同。陈独秀是五四时期所用的笔名。  陈独秀在世的半个多世纪,正是国内外风云翻滚的大动荡年代,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了对古老中国的残酷压迫和掠夺,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震撼了陈独秀等青年爱国人士的思想。这场战争给中国人当头一棒,使得国人纷纷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自1901年,陈独秀相继五次赴日留学,目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