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P在胃癌系膜转移(第五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PEP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发生第五转移的临床危险因素,为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胃腺癌;2.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完整;3.患者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治疗。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胃癌发生第五转移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一共有1227例胃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有94例患者有第五转移的发生,第五转移发生率为7.7%。对第五转移阴性与第五转移阳性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神经侵犯、术前血清CEA及CA72-4水平方面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性别、肿瘤T分期、N分期、M分期、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术前血清CA19-9水平方面存在差异,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性别、肿瘤T分期、N分期、M分期、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术前血清CA19-9水平与胃癌第五转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性别、肿瘤T分期与肿瘤N分期是胃癌第五转移发生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胃癌中,患者性别、肿瘤T分期与N分期是胃癌第五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研究YAP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第五转移中的表达,探讨YAP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培养并建立胃癌第五转移原代细胞。方法:通过肿瘤基因表达数据库Oncomine检索YAP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得到胃癌样本RNA测序数据,明确YAP表达量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胃癌患者术后胃系膜进行大规模连续切片,明确胃癌第五转移的发生,并比较胃癌第五转移灶与原发灶YAP的表达差异。根据第一部分结果对胃癌第五转移发生的高危患者,取术后胃系膜进行原代第五转移细胞培养。结果:(1)胃癌组织较正常胃黏膜组织YAP的表达量增加;(2)在胃癌中,YAP表达量与肿瘤T分期相关,随肿瘤T分期的增加,YAP表达量升高;(3)在胃癌第五转移灶中,YAP的表达较原发灶升高;(4)成功培养胃癌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并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增殖与传代能力。结论:YA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与肿瘤T分期相关;在第五转移灶中,YAP表达量较原发灶进一步增加,提示YAP可能在胃癌第五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培养并建立胃癌第五转移原代细胞。目的:探究YAP对胃癌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系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系中YAP的表达水平。(2)利用YAP过表达及敲减慢病毒感染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系,构建YAP过表达及敲减细胞系,并用Western blot和q RT-PCR检验其有效性。(3)应用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探寻YAP表达水平对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系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4)利用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实验检测YAP表达水平对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系EMT标志物表达的影响。(5)利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YAP表达水平对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系细胞形态学的影响。(6)通过腹腔注射转移模型,验证YAP对第五转移原代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1)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我们发现在第五转移原代细胞MV4中YAP表达明显增高,在胃癌细胞系中BGC-823细胞YAP表达较高,而MKN45细胞无明显YAP表达。(2)经YAP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的MKN45细胞可以明显升高YAP蛋白及m RNA的表达,YAP敲减慢病毒可有效干扰第五转移原代细胞MV4与BGC-823细胞中YAP的表达。同时,通过Western blot与q RT-PCR实验检测,筛选出两条干扰效率较高的sh RNA序列。(3)敲减YAP后第五转移原代细胞MV4及BGC-823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减弱,而过表达YAP后MKN4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4)敲减YAP后MV4与BGC-823细胞中EMT上皮标志E-cadherin的表达升高,间质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降低,而过表达YAP后MKN45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下降,间质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升高。(5)敲减YAP后MV4与BGC-823细胞由原来的梭形变成类圆形,呈间质上皮样转化(MET);而过表达YAP后,MKN45细胞由原来的类圆形变成长条梭形,呈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6)腹腔注射转移模型显示敲减YAP后明显减弱第五转移原代细胞腹腔种植转移能力。结论:YAP可促进胃癌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系迁移、侵袭、EMT与腹腔种植转移。目的:探讨YAP调控胃癌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及EMT的分子机制。方法:(1)检索GEO数据库,下载YAP在胃癌细胞中的转录组学数据。(2)通过差异基因分析,筛选出显著受YAP调控的基因。(3)利用DAVID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分析,筛选出可能参与细胞EMT过程的基因。(4)通过差异表达比对与检索GEPIA肿瘤基因预后数据库,进一步筛选YAP调控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下游潜在基因。(5)通过小干扰RNA(si RNA)与过表达质粒,验证该基因对胃癌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及EMT的影响。(5)通过Western blot及q RTPCR实验验证YAP对该基因蛋白水平及转录水平的调控。(6)通过JASPAR数据库预测该基因启动子区域是否存在YAP结合位点。(7)染色体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YAP是否可结合于该基因启动子。(8)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YAP是否可调控该基因的转录活性。(9)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干扰YAP对该基因的调控是否影响YAP介导的迁移侵袭。(10)通过回补实验验证该基因是否介导YAP对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促进迁移侵袭及EMT的作用。(11)在第五转移原代细胞腹腔种植转移样本及TCGA胃癌样本中验证该基因与YAP的表达相关性。结果:(1)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显示在过表达YAP-S127A的胃癌细胞中,差异基因可以富集至EMT通路。(2)差异基因分析显示共有41个基因可以被YAP显著调节。(3)通过DAVID软件基因本体论分析,CAV1、KRT18、KRT7与KRT80可被富集至细胞结构功能集。(4)差异基因显示CAV1可被YAP显著调控,且CAV1的表达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5)Transwell、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实验显示CAV1可以促进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EMT。(6)Western blot及q RT-PCR实验显示YAP可以从m RNA水平上调CAV1。(7)JASPAR数据库检索发现CAV1启动子存在YAP-TEAD结合位点,染色体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YAP可结合于预测结合位点PEAK3。(8)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YAP可以增强CAV1转录活性。(9)Western blot及Transwell实验证明干扰YAP-TEAD结合,可影响YAP对CAV1的调控,且抑制YAP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促进作用。(10)回补实验证明CAV1可以介导YAP对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促进迁移侵袭及EMT的作用。(11)在第五转移原代细胞腹腔种植转移样本及TCGA胃癌样本中YAP与CAV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YAP通过结合于CAV1启动子促进其转录表达,进而促进第五转移原代细胞及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EMT。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与压力不断增长,脑器质性/功能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项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技术,其产生的交变感应电磁场能够直接对受试者颅内刺激靶区的电特性进行干预,从而激活或抑制脑组织,在治疗各类因颅内病变导致的精神类、神经类疾病方面具有广泛应用。近年
真核生物的m RNA在翻译之前需要在细胞核中经过剪接加工过程,即前体m RNA在剪接小体的作用下,通过精确的移除内含子并拼接外显子而得到成熟的m RNA。这一过程作为重要的转录后调控机制,对于基因的差异表达、组织器官的发育调控以及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此,剪接功能的异常通常会引起严重的发育缺陷以及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如:颌面骨发育不良、小颅畸形、RP、再生障碍性贫血、多种肌营养
自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之后,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光学开始迅速发展。凭借着超高的响应速度以及独特的能量转换、转移特性,“以光控光”的非线性光学已成长为了一门成熟的、应用广泛的学科,在通信、传感、计算和成像等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为了响应大数据时代“更快、更小、更智能、更环保”的发展趋势,光子集成技术迅猛发展并逐渐成熟,传统的基于体材料和光纤的非线性研究正逐步拓展至片上。集成器件能
微波介质陶瓷在无源电子元器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无线通讯频段向高频拓展,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及LTCC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工作紧紧围绕硅酸铜钡基低介微波介质陶瓷展开,系统地研究了硅酸铜钡基陶瓷的物相组成、晶体结构演变和微波介电性能,构建了晶体结构与微波介电性能的关联性。进一步采用三元氟化物作为烧结助剂,制备了系列硅酸铜钡基低介LTCC材料,研究了LTCC基体与银电极的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有良好能效及较低运行成本,但较高初投资和复杂的系统形式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现有地源热泵系统参数设计及优化方法较少考虑多变量间的交互影响,传统空调控制方法及运行策略往往忽视系统时滞性及负荷动态变化对能效的影响。本文对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参数设计优化和控制运行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参数设计优化方面,通过实验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在冬、夏季部分负荷工况
肿瘤免疫治疗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来控制与消除肿瘤细胞,在临床上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单一免疫治疗药物对实体瘤的客观应答率偏低,导致多数患者不能从治疗中获益。肠道共生菌通过调控宿主免疫应答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目前关于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大多仅聚焦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而特定共生菌是如何介导宿主抗肿瘤应答来辅助增敏免疫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文旨在研究肠道特定共生菌
在数据爆发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传统数字计算机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亟待开发新的高功效比的计算架构。人脑是一种高效、智能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快速并行地处理大量信息,实现信息处理和存储的融合。因此,构建类脑神经形态计算系统是实现高功效比的新型计算架构的可行路径之一。忆阻器具有与生物突触和神经元类似的电学行为,可用于构建大规模低功耗神经形态计算系统。然而,目前研究的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柴油车NOx排放量高,成为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重要对象。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技术(NH3-SCR)已成为最有效的脱硝技术之一,该技术的核心取决于催化剂的开发。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不仅加严了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NOx排放限值,还提高了SCR催化剂耐久性要求。氧化锰催化剂在低温下脱硝(de NOx)效率高,因而可用作低温SCR催化剂来解决柴油
临床治疗心肌炎以控制全身急性炎症反应为主,寻找既能降低心肌炎性损伤,又能减缓心肌重塑的治疗方法依然是目前面临的难点和重点。巴多昔芬(Bazedoxifene,BAZ)是第三代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经FDA批准上市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长期使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本研究旨在观察巴多昔芬对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探讨巴多昔芬影响Th17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即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其中,引力由广义相对论描述,其它三种力由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描述。将引力与其它三种相互作用力采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描述一直是物理学家们追求的梦想。因此,开展对引力效应的检验研究无论对于理解引力的本质,还是对于探究大统一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等效原理和引力波分别是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重要预言。弱等效原理,作为等效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