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长春市霍乱及其防治的历史考察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对1946年长春市霍乱发生的背景、原因、概况、防治措施、经验教训进行初探讨,以此为我们现今的医疗卫生及社会带来启示和思考。长春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从1800年设厅开始,其行政区划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1946年5月国民党进驻长春市后,对其进行长达2年4个月的统治,并对长春市进行新的规划。霍乱的流行传播与社会自然环境、交通发展、人口流动、卫生条件有密切的关系。霍乱在世界大流行时期传入我国,其爆发给社会和人类带来了灾难,故针对霍乱的防治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1946年7月到8月长春市由于外来霍乱疫菌的输入而爆发霍乱,患者众多,死亡率极高。当时的长春市正处于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在此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成立临时防疫总队来进行总体指挥;通过寻求外援和加紧赶制疫苗的方式来满足药物需求;对防疫工作进行分工并有序进行清扫消毒活动;禁止市面上销售生冷瓜果并对小商贩卫生问题进行监管;通过各种途径对群众进行防疫宣传。这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再加上天降大雨的条件,使长春市最终战胜这场霍乱。但是此次的防疫也存在不足。一,由于战争的破坏,防疫准备工作不足使得疫情发生后不能进行及时的救治;二,行政部门采取措施不够及时,效率低;三,社会监管不力,出现不法医生敛财的现象;四,防疫宣传力度不够充足,群众防疫意识低下,造成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少,加大防疫困难。当前我们国家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医疗卫生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健全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不仅是治疫,还要防疫,加大对群众防疫和卫生知识的普及。防疫和卫生知识的普及不仅能减少疫情的发生,更有利于疫情发生后进行有效的防治,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当社会总体的卫生防疫意识得到提高时,政府与群众才能在治理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
其他文献
<正>当平面图形的某些几何元素(如点或线段)在一定条件下运动时,与此相关的某些几何量(如线段长、周长)的大小在某个范围内有规律地变化,而这个变化会存在最小值,我们称之为
<正>0引言指纹学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指纹应用最早的国家,从对陕西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指印以及内蒙、辽宁、青海、甘肃等地出土的
<正>1965年,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亲身经历过爬雪山、过草地的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县人)将军,历经半年时间,创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征组歌》。
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显著提高,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近几年文创产品日益蓬勃发展,文创产品已经成为传播文化特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