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鼻腔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策略与并发症的防治。资料与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三病区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女性22例,男性18例,男女患者比例为4:5,最小年龄为14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43±3)岁,患者病程6个月-4年,平均(1.5±0.5)年。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都行垂体MRI动态增强检查。影像诊断垂体微腺瘤(直径<1cm)14例,大腺瘤(直径1-3cm)20例,巨腺瘤(直径>3cm)6例。实验室检查:40例患者中,28例泌乳素(PRL)升高,7例生长激素(GH)升高,3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2例无功能型垂体瘤患者。临床表现:头痛18例,呕吐5例,视力下降20例,视野障碍15例(其中1/4象限盲为7例,占46%,双颞侧偏盲为8例,占53%),复视8例,多尿5例,泌乳20例,月经紊乱17例,性欲减退3例,肢端肥大7例,皮肤紫纹,多毛3例。所有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后,均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肿瘤切除术。通过回顾性分析肿瘤的大小、肿瘤切除率、病理分型及术后并发症来探讨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的适应症选择、术中操作方法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术后半年复诊,视力下降20例,20例缓解(100%),全组视野障碍15例,14例缓解(93%);复视8例,7例缓解(87%);月经紊乱17例,16例缓解(94%);皮肤紫纹3例,2例缓解(66%);患者其余症状术后均恢复正常。泌乳素增高28例,术后2例未恢复正常(出院前复查激素),经口服药物治疗4周内恢复正常;生长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患者术后一周复查激素均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MRI平扫及强化,全组病例全切除36例(90.0%),次全切除3例(7.5%),肿瘤大部切除1例(2.5%)。术后电解质紊乱7例,表现为低钠、钾血症,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尿崩症6例,经应用醋酸去氨酸加压素等治疗后尿量恢复正常;脑脊液鼻漏2例,给予卧床休息,半卧位保守治疗后自愈;术后视力障碍加重1例(为术后继发性出血),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后恢复;下丘脑功能紊乱3例及颅内感染1例均经内科治疗后治愈。该组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鼻腔蝶窦垂体瘤手术切除对机体创伤小、功能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病死概率低,是治疗垂体腺瘤首选的手术方式。但也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危害着患者的健康,其中有些并发症是致命的,因此,我们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术前要通过完善相关检查对肿瘤的特性、解剖结构充分认识,术中良好的手术技巧及尽可能的操作精细,并熟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