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产业—资源耦合下的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l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实施以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与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评价、单项效益评价及综合效益评价方面。然而由于学者评价目的、评价重点和方向、理论依据和计量评价方法上的差异,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评价体系,以致所形成的评价结果并不能被完全接受,影响了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的认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给人们的直观感觉是农业资源的变化及由此而引起的农业产业及其相互耦合关系的变化。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目标,从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的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常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思路,对吴起县(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稳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与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1)在对相关研究成果述评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耦合不仅是退耕还林工程政策目标的具体表现,而且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具体表现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使了农业资源结构及资源量的变化,促使了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变化。(2)基于农业产业-资源耦合的视角,选取了能够表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的指标,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计算了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农业产业-资源耦合态势。结果表明:1998~2008年吴起县农业产业-资源耦合协调度值介于0.4~0.7之间,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3)通过分析吴起县1998~2008年农业产业-资源耦合态势及相应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判定不同阶段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等级,得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的协调耦合,使农业产业-资源耦合态势经历了恢复重建和协调发展2个阶段,但目前仅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的等级从中等级别上升到良好等级,表明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离优秀等级尚远。主要问题是吴起县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没有形成良好的循环链网结构:林分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4)针对目前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完善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议与对策:以调整林分结构、提高农业资源有效利用率及农村劳动力素质、发展主导产业、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等为主要内容,为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巩固及后续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目的 前瞻性评价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多层CT灌注测定与组织学上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并确定不同分级的肿瘤其CT灌注参数是否有区别。方法 本研究获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和知情
<正>胰腺囊性病变并不少见,其中多数为炎性假囊肿,少数为内衬上皮的真性囊肿。Robson和Moynihan将真性囊肿分成三类[&#39;]:1.储留性囊肿。2.先天性囊肿。3.增生性囊肿。后者
水分子的任意的无规律的运动叫扩散。扩散使MR信号失去聚合,信号减弱。某些组织内扩散相对不受阻碍,图象上呈现黑色;而扩散受限制的部位则表现明亮。扩散与T<sub>1</sub>、T<
期刊
本文介绍了室管膜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类、治疗原则、影响预后的因素、放疗及其实施方法,着重讨论了与放疗有关的脊髓种植问题。
晚发放射损伤是放射性脑损伤限量脑照射后的主要并发症,它有二种类型:局灶型及弥漫型,二者的基本病理变化相同。局灶性坏死有占位性损害的CT及MR特征,伴有局灶性神经病学及颅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工作站利用代表临床诊断陛乳腺超声(US)实践的真实数据集对癌肿分类的应用。方法数据库包括连续收集经机构审查委员会同意及HIPAA法案允许的乳腺超声
<正> 60年代以来,开始对那些无法手术治疗的肝癌采取肝动脉插管栓塞(THAE)和肝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等方法治疗,显示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栓塞剂的早期吸收、血管再通或侧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