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后,经济、社会、政治的变化对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公共部门而言,人力资源的建设过程早已不是一个形式化的入职培训仪式和几次简单的业务学习活动。当代社会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相互交织并形成合力的现实表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建设效能的高低主要依赖一个能够适应时代特点、行之有效的持续培训模式。对于一个民族众多的省份,云南省的干部特别是民族干部的职业能力、认同水平、人文素养不但事关政府管理水平,而且也极大的影响到民族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人们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待民族干部的培训,而着眼于公共部门中特定人员群体的研究也理应成为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一个方向。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研究云南民族干部的培训模式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虽然都源于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理论,但与工商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的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还要关注公共部门公权力、社会公益性等的特点对其组织的人力资源的构建的影响。因而在其人力资源管理中就必然要涉及对组织的目标、政策导向和人员的道德品质的研究。而这种现成的研究框架对作为公共部门中特殊群体的民族干部及其培训来说无疑是极具参照价值的。从本质上来说,任何一类机构的培训模式其实都是该组织对其所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变迁的一种被动适应的结果。采取什么样的培训形式、培训什么内容、建立何种培训机构等问题的都取决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而从时间逻辑上来说,涉及一个部门或者组织的人力资源建设的教育、培训模式总是或多或少地落后于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现状的。在当代,受到经济增长方式、地缘政治的变化、民族干部人数和来源等内外因素的合力的制约,云南民族干部培训模式显现出了培训目的和内容不明确、培训对象群体模糊、培训渠道建设力度缺乏等问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组织的执行效率和具体步骤的可操作性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从培训人员的数量和培训的质量上提高组织完成战略目标的能力,这一点对于思考云南民族干部培训的模式改革来说是有着现实意义的。从内容上来说,云南民族干部培训模式改革应该主要考虑到三个主要的因素:一是调整培训的目的;二是扩展培训的对象;三是创新培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