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是社会语言学领域内的一个中性术语,指不同语言及同一种语言中的风格变体。汉语教学尤其是初级汉语课堂中,不同语码的使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一直以来,汉语及其他语码的使用不仅是汉语教师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语言教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研究从社会语言学领域扩展到语言教学领域,引起学界关注。在汉语教学研究中,对语码转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而又多集中在社会语言学的宏观视阈中。本研究从初级阶段三位教师的汉语教学课堂出发,探究三位教师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特征,教师语码转换的原因及影响,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个案中三位教师的语码转换结构特征不同,在总体数量、各类型语码转换所占比重、句内语码转换的基础语框架方面表现不同。三位教师的语码转换中归纳出三种模式的句间语码转换及五种模式的句内语码转换,而且三位倾向选择的语码转换模式有差别。第二,从三人的课堂会话及教师话语中归纳出教师语码转换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第三,结合学生问卷及课堂实录,探讨了语码转换对学生学习、情感因素及师生关系方面的影响。语码转换对学生学习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对降低学生的焦虑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一些积极意义。而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影响不同。同时,针对语码转换的影响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语码转换结构特征的关注,归纳出语码转换的几种结构模式,一是从个案中的课堂会话及教师话语出发,将会话分析与学生问卷、访谈相结合,探求语码转换及其结构特征出现的原因、影响,以此弥补社会宏观语境下主观性分析带来的片面性。其中,对教师的语码转换结构类型特征的研究不仅关注语码转换的"量",同时关注语码转换在基础语框架模式下表现出的"质",尤其是对教师语码转换的历时特征揭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