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与社会诚信监控体系的不完善,使诚信缺失现象从经济领域蔓延到社会的其他领域,大学生群体也不同程度出现诚信缺失现象。高等院校作为社会基本价值的传承者和维护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必须站在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承担起弘扬和普及诚信道德的责任。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当今全球市场经济中通用的道德准则。诚信作为道德之本,对其他道德起着引导、提升和保证的重要作用。作为社会较高素质群体的大学生,诚信品质是其必备道德素质。从承载民族美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需要而言,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提出都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二、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拖欠学费,就业中证书掺假、随意毁约,日常学习生活中违背诚信的其它行为等。大学生整体诚信道德滑坡现象,是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因素、现实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大学生个体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传统和近现代国情实际影响,使人们很难确立现代诚信意识;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重智轻德”错误理念,导致诚信道德素质培养的薄弱;大学生自身道德心理不成熟,无法客观理性地分析社会问题,加之自律意识薄弱,诚信道德缺失就不可避免。四、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实施需要社会全方位的共同努力。对高校而言,应加大诚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诚信环境。加大诚信理论的渗透,拓宽道德实践领域,促进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内化为行动。管理方面应采取签订诚信承诺书,完善诚信激励机制,建立诚信档案等措施,对大学生诚信道德实施动态监控,使大学生诚信道德素养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