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我国的优良散生笋用竹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施肥和覆盖是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和改善林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大多数雷竹经营者都存在过量施肥或覆盖不当的情况,导致雷竹林提前退化,竹笋硝酸盐含量超标,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以雅安市雨城区3-5 a生雷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种施肥条件下(A1:0 kg/hm2;A2:鸡粪15000 kg/hm2+油枯5000 kg/hm2;A3:复合肥3000 kg/hm2)不同厚度的覆盖处理(B1:0 cm;B2:稻草10 cm+谷壳10 cm;B3:稻草15 cm+谷壳15 cm;B4:稻草20 cm+谷壳20 cm)对雷竹出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合理的施肥和覆盖方案,为雷竹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覆盖对土壤温度和雷竹出笋期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土壤温度不断提高,雷竹整个笋期不断延长,始笋期提前的天数也随之增加,以覆盖厚度为40 cm时的效果最佳;施肥对土壤温度和雷竹出笋期无显著影响(P>0.05)。施肥结合覆盖更能提高土壤温度,使雷竹提前出笋,并延长笋期。效果最佳的为鸡粪和油枯混施与覆盖厚度为40 cm的组合,与对照相比,土壤温度提高了10.4℃,笋期提前了56 d,笋期延长了31 d;其次是复合肥与覆盖40 cm的组合,与对照相比,温度提高了10.1℃,笋期提前了55 d,笋期延长了29d。(2)覆盖能提高雷竹鲜笋产量、单株笋重和出笋数量,并且随着覆盖厚度的增加,鲜笋产量、单株笋重和出笋数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覆盖厚度为30 cm时的影响最显著(P<0.05);鸡粪和油枯混施能显著提高鲜笋产量和出笋数量(P<0.05),复合肥对鲜笋产量、单株笋重和出笋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施肥结合覆盖更有利于雷竹出笋,效果最佳的为鸡粪和油枯混施与覆盖厚度为30 cm的组合,其鲜笋产量、单株笋重和出笋数量比对照增加了85.67%、19.74%和55.26%,其次是复合肥与覆盖厚度为30 cm的组合,比对照增加了66.33%、13.82%和46.07%。(3)覆盖,鸡粪和油枯混施均能提高土壤pH,复合肥会降低土壤pH。覆盖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且覆盖越厚,提高作用越显著(P<0.05);鸡粪和油枯混施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P<0.05);复合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P<0.05)。施肥结合覆盖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效果最好的是鸡粪和油枯混施与覆盖厚度为40cm的组合,其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5.95%、121.35%、57.69%、29.90%、54.05%、103.09%和129.72%。(4)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P<0.05),并且覆盖量越大,酶活性也越高,在覆盖40 cm时达到最高;鸡粪和油枯混施能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复合肥能提高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但作用都不显著(P>0.05)。施肥和覆盖结合更能增强土壤酶活性,其中,酶活性最高的为鸡粪和油枯混施与覆盖厚度为40 cm的组合,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分别为比对照增加了50.98%、37.40%、48.80%和52.49%。(5)雷竹鲜笋产量、出笋数量分别与土壤温度、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笋重与pH、有机质、全磷、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分别与土壤温度、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笋期优化、产笋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等效果考虑,鸡粪和油枯混施与覆盖厚度为30 cm的组合是最佳的,其次是复合肥与覆盖厚度为30 cm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