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79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和数据统计,旨在总结吕仁和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的辨证、治疗及处方用药规律,探索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的方法。研究方法1.证侯学分析1.1将79例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所有资料和数据输入数据库,其中有无等二值资料按1,0输入,并经核查确认录入无误。1.2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1.3统计79例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出现频率大于等于5次的症状。对这些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参考中医辨证标准,总结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的证素,对79例患者进行证侯判断;通过对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的单一证侯分布及证候间的组合分布研究,总结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病性及证侯学分布特点。2.处方用药分析2.1建立药物数据库以SPSS17.0为数据库工具,录入吕仁和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路感染使用频数≥3次的中药103种,储存单味药以及功效相关的信息。2.2统计学方法2.2.1采用分层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吕仁和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路感染的103味常用药进行归类。2.2.2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各证型常用药物的频数、频率进行统计。2.2.3参考药物分层聚类结果,对各证型常用药物归类。3.方证相关性分析3.1对各证型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证侯分布进行研究,统计出各证侯的组成比。3.2统计各证型中各类药物频数和及组方比。3.3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比较各证侯组成比及各类药物组方比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计算相关系数。研究结果1.证侯学分析1.1 79例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按照出现频率排在前十位的症状依次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唇舌色暗、经暗有块、怕热盗汗、视物模糊、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胀满、五心烦热。1.2 79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舌质以舌暗红为主,占58.23%,其次是舌淡胖、舌瘦红而裂,分别占36.71%、15.19%;舌苔以苔黄腻为多,占45.57%,其次是苔薄白、苔花剥或少苔,分别占31.65%、26.58%;脉象以脉细数为多,占65.82%,其次是脉弦涩或结代、脉滑数,分别占58.23%、48.57%。1.3症状系统聚类结果:第一组:31头重足飘、32面部烘热、6五心烦热、30头目胀痛、14双目干涩、18急躁易怒、19口苦咽干、5怕热盗汗、13视物模糊、17胸胁胀满;第二组:15唇舌色暗、16经暗有块;第三组:1神疲乏力、2少气懒言;第四组:21全身困倦、22大便粘滞、20纳呆呕恶、23带下黄稠;第五组:9腰膝酸软、10头晕耳鸣;第六组:26恶风、28身痒、27咽干咽痒;第七组:7畏寒肢冷、29性欲减退、4唇舌色淡、8夜尿频多、3面色萎黄第八组:24咽喉肿痛、25头痛烦渴;第九组:11纳饮不香、12食后腹胀;按照中医证侯判断标准,我们可以总结出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肝虚证、脾虚证、肾虚证7种正虚证候以及包括气郁证、血瘀证、痰湿证、湿热证、热毒证、风热证、肝阳上亢证7种邪实证候。1.4证侯学分布特点:1.4.1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证候发生率依次为:肾虚证>阴虚证>血瘀证>肝虚证>气郁证>气虚证>湿热证>肝阳上亢证>血虚证>阳虚证,提示本虚证以肾虚、阴虚、肝虚为主,标实证以血瘀、气郁为主。1.4.2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病性分析我们发现吕仁和辨证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有10例为单纯实证,其中热淋8例,石淋2例。69例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属虚实夹杂之证,占总数的87.34%。1.4.3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虚实夹杂证分3个证型:肝肾(气血)阴不足、脾肾气(血)阳不足、肾阴阳不足三个证型;邪实证候组合中,气滞血瘀证出现的频率最高,为40.51%;79例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虚实夹杂证中以肝肾(气血)阴不足兼气滞血瘀最多,为.27例,占总数的34.18%。1.4.4不同合并疾病、不同年龄阶段分期对证候分布没有影响。2.处方用药分析2.1药物分层聚类结果2.2各证型常用中药2.2.1肝肾(气血)阴不足证药物出现频率在前十位的药物依次是:狗脊、川断、牛膝、山萸肉、丹参、菊花、枸杞子、生地、元参、太子参。2.2.2脾肾气(血)阳不足证药物出现频率在前十位的药物依次是:丹参、狗脊、川断、牛膝、太子参、当归、黄芪、杜仲、猪苓、茯苓。2.2.3实证药物出现频率在前十位的药物依次是:荆芥、防风、山栀、蝉衣、石韦、银花、菊花、丹参、川芎、龙胆草。3.方证相关性分析肝肾(气血)阳不足证、脾肾(气血)阳不足证、实证证型中各证候组成比与各类药物所占组方比存在正相关关系,r5值分别为0.89、0.87、0.94,方-证相关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