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早期文艺思想概论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中国近代文学史,陈独秀是绕不开的人物。他有着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我党早期领导人的双重身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对陈独秀研究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陈独秀。从陈独秀研究的现状来看,学界普遍存在着政治研究盛行,而文学研究不足的状况。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之一,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文化、现代文艺思想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力图从陈独秀早期的文学活动中,总结概括陈独秀早期的文艺思想。陈独秀出身于风雨飘摇的晚清中国,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旧式传统教育,同时在目睹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封建旧文化体系下国人的麻木状态后,陈独秀转变成为积极投身寻求改良和变革的启蒙领袖。本文首先从陈独秀生活的社会环境了解陈独秀文艺思想发端的社会基础;紧接着从小说、诗歌、戏曲方面分项分析陈独秀的文艺观,并且通过陈独秀与同时代其他文学家的文艺思想比较,了解陈独秀文艺思想的特殊性;最后通过研究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来了解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确立之间的关系和特殊的贡献。陈独秀一直以急先锋的形象活跃在中国文坛变动最激烈的年代。他经历了由传统文学的叛逆者,到吸收康梁思想成为启蒙主义者,再到积极宣传西学的民族民主主义者,直至最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道者的转变。他的文艺思想也基于这种思想转变由浅及深地不断发展着。总的说来,陈独秀积极肯定文学的启蒙作用,号召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价值,以文学为阵地,以思想启蒙为己任。与此同时,陈独秀也积极倡导文学与世界文化相接轨,不断提升文学的艺术价值,提倡文学的欣赏性。在现在看来,陈独秀除了政治家的身份外,从文学史的角度,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已步入全球化时代,这必然造成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美学领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这必然导致不同美学体系之间的多元并存及其思想的相互吸收与创新。
《冥报记》是唐代唐临撰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讲述因果报应故事,旨在宣扬善恶有报的佛教思想。虽然《冥报记》原本早已亡佚,但日本还保存着《冥报记》的古抄本,高山寺藏本、知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