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电场潮汐波主要源于电离层Sq电流和潮汐力,它是大地电场相对稳定的主要成分。地电场采用多方位观测方式,但多方位之间地电场潮汐波的相位关联特征迄今却缺乏系统研究。本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电场潮汐波主要源于电离层Sq电流和潮汐力,它是大地电场相对稳定的主要成分。地电场采用多方位观测方式,但多方位之间地电场潮汐波的相位关联特征迄今却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基于中国大陆100余个地电场台站的分钟值观测数据,研究发现在同一场地多个水平测向之间,地电场潮汐波总表现出同相或反相的相位关联特征。应用地电场潮汐波的岩体裂隙水(电荷)周期渗流(移动)模型,获知岩体裂隙优势方位(α角)对不同测向地电场潮汐波的相位关系至关重要。同时,文稿选择了一个岩体裂隙优势方位明显且稳定的台站,模拟了多种干扰对其原始数据的影响形态,对其受干扰的原始数据,以及装置更换导致的跃变数据,应用潮汐谐波计算该场地α角,发现α计算结果受这些干扰及装置更换的影响相对小,这表明α角计算结果受到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对小。上述研究成果丰富了对地电场变化特征及数据分析的认识,其对地电场观测技术及台站改造、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数据抗干扰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我们去过世界上许多极端的地方:冰原、火山、高地、海洋…… 却发现无论在哪里,都有人类聚在这里,或是种植,或是采矿,辛苦地谋个营生,扎根下来。 在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零下三十多摄氏度,还有一群驯鹿人在这里,煮雪为茶,日夜与荒野相伴。 在印尼的伊真火山,那里的硫黄工,每天都走在地獄蓝火的死亡边缘。 秘鲁的拉林科纳达,世界最高的小镇,生活在海拔5100米的淘金人,在极寒与缺氧中,淘尽了生活的辛苦
利用探地雷达(GPR)进行地下管线的探测,已得到了工程领域的广泛认可。在GPR剖面解释及地下管线目标识别方面,传统的手段存在诸多问题及改进之处,比如过分依赖解释人员的经验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数据量大幅度增长,这些通过不同手段获取的数据具有不尽相同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相分辨率。同时这些多源遥感数据包含的信息之间往往
初始击穿脉冲串(Preliminary Breakdown Pulses,PBPs或者Initial BreakdownPulses,IBPs)是初始击穿过程产生的一系列双极性脉冲。由于其与初始击穿过程密切相关,对揭示闪电的激
在地震学和与它的相关领域中,有限差分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模拟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传播的数值计算方法;它具有简单直接计算效率高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地震勘探、强地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