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限约束下移动计算卸载与调度优化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Io T)的普及和第五代(5G)相关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智能汽车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增强现实和定位服务等车载多媒体应用的兴起。虽然通过车对基础设施通信(V2I)可以缓解多媒体应用程序所带来的大量计算和分析压力,但是由于车辆的机动性和计算资源有限,车载设备的功能以及管理机制低效,单纯的依靠车辆互联网(Io V)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做到将计算密集型任务在代理(例如固定位置云计算中心和附近的车辆)之间根据剩余资源的多少进行任务负载均衡的解决方案,而移动云计算的出现很好的胜任了这个角色。虽然移动云计算可以灵活地利用机会性车对车通信(V2V)技术,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卸载策略,车辆终端将无法在链路的可持续连接时间内处理完任务,也无法为车辆用户提供令人满意的体验质量(Qo E)。因此,应采用自适应分布式算法来处理车辆云计算场景的动态网络拓扑结构,本文分别从车辆之间相互协作和车辆与基站形成对等连接两个方面对计算卸载问题进行了研究。(1)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延迟和公平感知的在线卸载方法,该方法考虑到了任务到达的随机性、由车辆移动导致的动态拓扑结构、需要保证两种容忍延迟以及终端之间体验质量公平性这四个问题。由此设计了一个旨在每个车载终端延迟和收益约束下,用公平偏差参数化的效用函数以平衡整体体验质量和公平之间权衡的在线算法。通过引入延迟感知和收益约束的虚拟队列,并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优化技术将目标函数转化为penalty-plus-drift的最小边界问题,以达到根据实时的网络和队列状态信息,来分布式地制定卸载决策的目的。(2)其次,本文研究了基于对等连接的价格感知计算卸载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联合优化长时间尺度下终端-路边基础设施(RSU)关联决策和短时间尺度下计算卸载决策,以最小化终端在容忍延迟、能耗、功率以及服务器计算能力约束下的资源购买成本。本文将其建模为一个李雅普诺夫penalty-plus-drift边界最小化问题,并分三阶段求解该问题。首先将目标函数与队列稳定性结合构建李雅普诺夫drift函数,以转换为求解边界最小值;其次,在给定V2I链路传输功率的情况下,将终端-RSU关联问题构建为多对一的匹配问题,并设计一个阻塞交换对算法求解;最后,在终端-RSU关联问题求解的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传输功率和计算资源的分配进行求解。(3)最后,本文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针对基于延迟和公平感知的在线卸载方案,本文分析了在线环境下不同参数对系统效用、公平性指数和任务划分比率的影响,并在系统效用和平均队列积压方面与两种基准算法做了比较。针对基于对等连接的价格感知计算卸载方案,本文验证了在不需要系统先验知识的情况下,通过双时间尺度控制算法可以更好地实现终端和RSU的协作计算,并在降低系统成本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性能。
其他文献
空间钢管、封头球头等与管接头的相贯线多为空间曲线。在进行空间相贯线切割时,常需根据不同位置进行变坡口切割。在进行变坡口相贯线切割时,可采取人工切割及自动切割方式。人工切割难以保证空间相贯线轨迹及坡口角度的准确性,现有的空间相贯线切割设备又都比较大,在需要进行移动施工作业时不便于携带。针对上述需求,本课题研发一便携式空间相贯线四轴自动化切割机,其可直接在大管径圆管上进行作业,无需借助其他平台,即可实
柠条作为宁夏地区一种重要的生态作物,其不仅仅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作用,同时还具有优良的饲用价值。但由于其生长环境恶劣、收割作业复杂,导致其目前的平茬方式单一、平茬效果差及收割效率低,没有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利用价值。为提高平茬效果,本文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解决了平茬机割台的自适应仿地形问题,实现了对柠条平茬的精细化、智能化作业,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国内外柠条平茬机
在海上面临危险事故时,船用救生系统能够保证人员安全逃离到海平面,此类系统越来越受到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船用救生系统需要面临海上各种恶劣情况,其能否正常布放回收主要取决于救生绞车的性能水平,因而设计具有操作便捷、可靠性高、结构紧凑等优点的绞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此开展了一系列分析与研究工作。首先根据船用救生系统使用要求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标准,通过对比研究确定了绞车结构的总体方案,构建了一种结
湿式摩擦离合器作为动力传输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因其具有性能稳定、磨损小、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领域。但在空转工况下由润滑油粘性剪切产生的带排转矩对湿式摩擦离合器传动效率和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开展湿式摩擦离合器流场分析及带排转矩特性的研究,对于提高离合器综合性能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考虑离心力和润滑油流量的影响,研究润滑油膜收缩机理,建立带排转矩数学模型,计算分析
海底管道运输是水下油气运输的主要形式,由于海洋的环境腐蚀或意外因素造成管道破坏的事故常有发生。海管封堵回接系统可以实现对泄漏管道的封堵,在破损管道切除后将来流端和去流段重新连接,实现海底油气管道的封堵和回接,减少泄漏原油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海管封堵回接系统的密封结构作为实现封堵和回接的关键部件,是实现泄漏管道封堵,确保封堵和回接不发生二次泄漏。本文以海管封堵回接系统中封堵器的密封胶筒
模块化设计方法是解决产品品种多样化与设计周期、成本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天线阵面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设计。而天线模块间的电气线缆与液冷管路连接是天线模块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天线模块电液连接是通过手工逐一连接各种电气与液压的快速接头。对于单一的电或液快速接头,工业上已经很成熟。但对于多组的、复杂的、大通径,自动电液一体化快速对接装置,由于存在各种技术难度未得到广泛应用。天线模块一般暴露于户外的风
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是采用电磁轴承支撑,利用飞轮旋转进行储能的机械装置。有着使用周期长、无接触支撑、能量损耗低等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的径向振动为研究对象,分析非线性电磁力对飞轮转子系统径向振动的影响。首先根据差动电磁轴承基本原理,建立了带有控制参数的非线性电磁力模型,探讨了控制参数对电磁力的影响。而后根据飞轮转子动力学特性,将牛顿力学与陀螺力学基本原理相结合,建立考虑陀
本课题对基于场景化工程设计平台进行研究。工程设计平台间的协同问题,特别是跨时间、跨空间的多端、多场景间的协同问题,近年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为寻求协同问题解决方案,本文基于面向制造行为的工程语言,对工程设计平台的协同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制造域中制造行为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加工工艺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加工工艺结果的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数字化描述,建立了加工工艺结果的数字模型;同时亦对
随着舰炮设计向高速化、大型化、轻量化、复杂化的趋势发展,对舰炮进行振动特性分析越来越重要,舰炮设计不仅要考虑静态特性,还要考虑整体动态特性,舰炮射击稳定性和射击精度与其振动特性紧密相关,摇架和托架作为舰炮上约束炮身运动、赋予舰炮高低射向以及承受并传递舰炮在射击时产生的动载荷的重要部件,它们的设计必须满足质量、刚度、振动频率以及动态响应等要求,其振动特性对舰炮设计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针对大口径舰炮关键
船舶与平台结构在寿命期内会受到复杂的动载荷影响,动载荷的确定对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船体结构状态监测技术现已用于不同船型的总强度、疲劳强度等方面的监测,增强了船舶的抗风险能力。如果将船舶结构监测技术与冲击载荷识别技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船舶抗风险能力,而且能为设计人员提供载荷信息参考,但是目前将这二者结合的研究并不多。针对以上背景,本文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1)研究了冲击载荷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