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产偏低是我国油菜生产一直有待解决的问题,挖掘油菜单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流域代表性油菜杂交种华杂62、华杂9号、中油112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化肥量12、18、24kg/667m2(固定氮磷钾比例N:P2O5:K2O=1:0.5:0.7),与饼肥施用量(0,100、200kg/667m2)形成不同油菜群体,系统研究个体及群体发育、碳氮代谢、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总结了油菜高产群体结构指标及产量形成规律。 1.油菜生育进程及个体发育动态增加施肥量有提早油菜进入蕾薹期的趋势,成熟期则有所推迟,但提早与推迟天数不同年份有差异。化肥N、P2O5、K2O每提高6、3、4.2kg/667m2,苗期可缩短3~7.5天,蕾薹期可延长2~7天。增施饼肥使这种现象进一步增强。 株高、根颈粗、主茎出叶数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茎绿叶数在盛花期前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后迅速下降,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高产油菜越冬期根颈粗达到11mm、绿叶数8片。 油菜单株干物质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收获前测定,单施化肥24kg/667m2比12kg/667m2的单株干重增加16.95~25.75g;增施饼肥200kg/667m2比不施饼肥平均增加17.02~18.59g。 2.油菜生理生化代谢及光合代谢测定功能叶结果表明,SPAD值在盛花期达最高值,并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升高。初花前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可达29.12%,花期以前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化肥24kg/667m2与12kg/667m2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值为11.33个百分点,中低氮水平下增施饼肥可溶性糖含量可继续降低。全氮含量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增施饼肥对全氮含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高产油菜不同生育期的功能叶适宜C/N值为苗期1.5~2.5,蕾薹期3.0~5.0,花期1.5~2.0,角果期维持在1.0左右。 增施化肥与饼肥在苗期及花期有增加净光合速率的作用,其中华油杂62在花期不同化肥处理,施饼肥200kg/667m2与不施饼肥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单施化肥,光合面积指数和FIPAR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化肥24kg/667m2与12kg/667m2处理比较达极显著差异;增施饼肥可增加光合面积指数并达极显著差异。 3.油菜产量形成与品质单施化肥,24kg/667m2比12kg/667m2处理增产8.28%~14.98%,达极显著水平;施化肥的基础上增施饼肥,200kg/667m2与不施饼肥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平均增产7.21%~12.55%。增加施肥,油菜株高、茎粗、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经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主要是增加了单株角果数,最大可增加168.6个,增加达极显著水平。 单施化肥,油菜总硫甙、含油量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芥酸、蛋白质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饼肥:总硫甙随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品种表现有差异。 4.油菜高产途径与高产群体结构综合分析不同品种及施肥产量构成因素,得出高产250kg/667m2以上油菜产量形成途径:(1)角数增产型(代表品种中油112),角果数为650~850万个/667m2,每角粒数为11~14粒,千粒重2.9~3.3g;(2)角数粒数增产型(代表品种华油杂9号),角果数为600~800万个/667m2,每角粒数为19~21粒,千粒重2.1~2.5g;(3)角数粒数粒重增产型(代表品种华油杂62),角果数为600~750万个/667m2,每角粒数为15~18粒,千粒重2.8~3.3g。 单施化肥24kg/667m2,油菜能获得250kg/667m2以上高产群体;增施饼肥,减少化肥量能达到相同效果:施饼肥200kg/667m2,化肥减少到12kg/667m2仍可获得相应高产群体。分析不同肥力下油菜群体质量指标得出直播油菜产量250kg/667m2以上高产群体结构:(1)群体总角果数在600万/667m2以上;(2)结角层厚度100-110cm;(3)群体一次分枝数1.5~1.9×105/667m2;(4)适宜光合面积指数为苗期4.5~5.5,蕾花期6.5~9.5,成熟期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