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在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逐步走向了衰落,数量逐年减少。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忽视文化传承所导致的村落传统风貌的破坏,不仅使传统村落的建筑环境丧失了地域文化特征,而且使传统村落中的地域文化要素生存的空间场景发生了改变,其物质载体和传承空间也受到了破坏,这是十分值得重视和反思的问题。既往对传统村落地域文化传承方面的研究,大多以传统村落物质环境为对象,研究其在传统村落建设中的保护问题,而对于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却常被忽略。本文选取三门峡陕县地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针对在传统村落更新设计中遇到的地域文化保护和传承问题作出研究。论文首先对陕县地区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运用“景观基因学”、“符号学”、“类型学”理论,对陕县地区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要素进行提取,并且将其分为物质文化要素与非物质文化要素两大类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后期传统村落的更新设计研究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而后,通过实地考察,针对陕县地区传统村落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更新设计原则。最后,论文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运用不同的保护更新模式,来做到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通过实例论证:以陕县的曲村和北营村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为例,针对曲村村落现状,提出了以“生态博物馆”为理论基础,以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为原则,提出了生态博物馆保护式传统村落更新模式;同时,针对北营村现状,又提出了以旅游开发为目的,以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为原则,提出了旅游利用的传统村落更新模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在传统村落更新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空间结构的保护与传承,同时要也要注重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且在传统村落更新设计研究中,针对不同的村落类型,我们要因地制宜,制定出适时适境的传统村落更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