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2在皮肤瘙痒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瘙痒(pruritus)是一种迫切搔抓愿望的皮肤感觉,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瘙痒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一直未被阐明,反复搔抓会释放各种炎性因子加重皮肤损害,产生更为强烈的瘙痒-搔抓循环。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困难,目前仍无特效方法,组胺可以引起皮肤瘙痒,但是组胺受体拮抗剂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皮肤瘙痒的效果并不明显,表明组胺不是特应性皮炎等慢性皮肤瘙痒症的主要致痒物质。蛋白酶活化受体2 (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2, PAR-2)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成员,介导跨膜信号转导,可以被丝氨酸蛋白酶激活,PAR-2在包括皮肤在内的不同组织细胞均有表达,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最新临床研究发现蛋白酶活化受体-2与瘙痒的发生密切相关,和健康人体皮肤组织相比,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类胰蛋白酶分泌明显增多,皮损处传入神经纤维PAR-2的表达增多,皮下注射PAR-2激动剂可引起患者皮肤持续性瘙痒,提示类胰蛋白酶是一种强效内源性致痒物质,PAR-2是治疗皮肤瘙痒的有益靶点,PAR-2调控皮肤瘙痒的确切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课题通过构建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PC A)与特应性皮炎样(atopic-like dermatitis)小鼠皮肤瘙痒模型,深入研究PAR-2调控皮肤瘙痒的分子机制。第一部分过敏性皮肤瘙痒PAR-2作用机制研究PAR-2是肥大细胞参与皮肤炎症和超敏反应的重要分子,我们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DNP-OVA,构建小鼠PCA模型,对PAR-2在过敏性皮肤瘙痒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小鼠尾静脉注射DNP-OVA后搔抓次数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西替利嗪与酮舍林可以明显抑制PCA小鼠的搔抓行为,盐酸西替利嗪与酮舍林合用,PCA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与PCA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亮肽素与PAR-2单克隆抗体可以明显抑制PCA小鼠的搔抓行为,与PCA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特异性IgG抗体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未见明显减少,与PCA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克莫司可以明显抑制PCA小鼠的搔抓行为,他克莫司与盐酸西替利嗪合用PCA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与PCA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鼠皮内注射类胰蛋白酶搔抓次数明显增加,他克莫司可以明显抑制类胰蛋白酶诱导的瘙痒反应。结果表明PAR-2是小鼠过敏性皮肤瘙痒的重要信号分子,他克莫司对于小鼠过敏性皮肤瘙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二部分PAR-2调控皮肤瘙痒分子机制研究PAR-2是治疗皮肤瘙痒的有益靶点,我们通过研究药物对PAR-2活性肽(SLIGRL-NH2)诱导小鼠搔抓行为的影响,探讨PAR-2调控皮肤瘙痒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皮内注射SLIGRL-NH2,小鼠搔抓次数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LIGRL-NH2对照组相比,盐酸西替利嗪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未见明显改变,齐留通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吲哚美辛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未见明显改变;与SLIGRL-NH2对照组相比,他克莫司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皮内注射PAR-2反义肽(LRGILS-NH2)小鼠的搔抓次数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鼠皮内注射SLIGRL-NH2后,花生四烯酸类代谢产物白三烯B4 (LTB4)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LIGRL-NH2对照组相比,齐留通与他克莫司组小鼠皮肤LTB4水平明显减少,盐酸西替利嗪与吲哚美辛组小鼠皮肤LTB4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与SLIGRL-NH2对照组相比,吲哚美辛与他克莫司组小鼠皮肤PGE2水平明显减少,盐酸西替利嗪与齐留通组小鼠皮肤PGE2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皮内注射LRGILS-NH2,皮肤LTB4与PGE2水平未见明显改变。SLIGRL-NH2刺激后,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LTB4分泌量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LIGRL-NH2对照组相比,齐留通与他克莫司组角质形成细胞LTB4分泌量明显减少,盐酸西替利嗪与吲哚美辛组角质形成细胞LTB4分泌量未见明显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LIGRL-NH2刺激后,角质形成细胞PGE2分泌量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LIGRL-NH2对照组相比,吲哚美辛与他克莫司组角质形成细胞PGE2分泌量明显减少,盐酸西替利嗪与齐留通组角质形成细胞PGE2分泌量未见明显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RGILS-NH2刺激后,小鼠角质形成细胞LTB4与PGE2分泌量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PAR-2活性肽可以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LTB4与PGE2,其中LTB4与PAR-2活性肽诱发的皮肤瘙痒密切相关。第三部分慢性皮肤瘙痒PAR-2作用机制研究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血清lgE水平明显升高,AD患者慢性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我们依据文献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致敏小鼠,建立符合临床AD病理学特征的动物模型,从整体水平比较研究AD发病前后PAR-2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PAR-2在慢性皮肤瘙痒中的作用机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OVA致敏后,致敏部位表皮、真皮层均显著增厚,伴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正常皮肤组织可见PAR-2阳性表达,小鼠OVA致敏后,致敏部位皮肤PAR-2阳性表达显著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OVA致敏后,致敏部位皮肤PAR-2 mRNA表达与PAR-2蛋白水平明显增加,血清IgE与类胰蛋白酶水平明显增加。小鼠OVA致敏后,搔抓次数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OVA致敏小鼠相比,盐酸西替利嗪(10 mg/kg)组、亮肽素组、PAR-2单克隆抗体组与他克莫司(1.0%、3.0%)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PAR-2是OVA致敏小鼠皮肤瘙痒的重要信号分子,他克莫司对于OVA致敏小鼠特应性皮炎样慢性皮肤瘙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边城》可谓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的典范之作,自问世以来,就获得极大的赞誉。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关于《边城》的研究日益深入,成果颇丰。依照接受美学的理念,文学史是作家、
在当今信息社会,个人信息无疑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既是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也是促进个人信息有序流动的有效保障。近年来,随着网络和各种通讯技术的
现实世界中数据分类的应用通常会遇到数据非平衡的问题,即数据中的一类样本在数量上远多于另一类,例如欺诈检测和文本分类问题等。其中少数类的样本通常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价
目的本文综述近几年来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开发的新剂型研究进展。方法以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丹参酮ⅡA的研究为基础,对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
传统的相关匹配算法在背景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跟踪到目标,但实际获得的图像存在变形、噪声、遮挡等问题,并且也很难获得比较好的跟踪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
伴随国家通信业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的内部竞争日益加大。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店长作为通信企业战斗在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他们的能力关系到整个通信企业的日常运
<正> 患者,女性,22岁,工人。2岁时发现左肘后方一硬块,逐年增大,右前臂短缩,肌力不及健侧,无疼痛,否认有外伤史。查体:右前臂短缩1.5cm,右肘后外方可见一隆起,腕部稍增宽,前
随着死刑第二审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开庭审理,以往存在于死刑案件二审审理方式中的三级结构被彻底改变。这顺应了在我国逐步实现对包括死刑案件在内的全部刑事二审案件进行
第一部分MPP~+诱导PC12细胞自噬应激及α-synuclein自噬性清除障碍的机制探讨目的探讨MPP~+所诱导的自噬应激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MPP~+导致α-突触核蛋白(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