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肠炎沙门氏菌(SE)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家禽、蛋及肉类产品是SE的主要传播媒介,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因此对易受SE污染的食品在流入市场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测。为确保检验人员的检测能力、规范试剂盒的管理,降低食品中SE的检漏和检错率,应加大力度研制相关的生物特性标准物质,以使SE检测结果真实可靠。本试验选取鸡肉作为基质,对含鸡肉基质的SE菌体标准物质及SE核酸标准物质的制备展开一系列研究,在生物标准物质的基础上添加基质,使其符合实际检测情况,给今后同类型标准物质的制备及验证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本试验分为两个试验部分,试验一研制SE菌体标准物质,试验二研制SE核酸标准物质。试验一:对预添加的基质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以及检验基质本身对SE是否有影响;对预添加的熟鸡肉基质采取高压蒸汽灭菌,生鸡肉基质采取钴-60灭菌,使基质达到无菌的要求;对鸡肉基质进行脱水性试验,以决定用于冻干物复原的加水量;绘制SE生长曲线,作为菌液培养时间的参考依据,选择在生长对数期中后期的菌液制备标准物质;对标准物质冻干保护剂进行筛选试验和预冻方法的选择,以使冻干后菌存活率最高;对研制的标准物质样品进行均匀性检测,稳定性追踪以及建立不确定度评估。以鸡肉作为基质的肠炎沙门氏菌菌体标准物质共进行了6个批次的成品制备,每个批次分别制备100份含熟鸡肉基质和100份含生鸡肉基质的肠炎沙门氏菌菌体标准物质。均匀性试验的结果表明,生鸡肉基质和熟鸡肉基质的相对重复性标准差的结果为2.185%和3.596%、相对再现性标准差的结果为2.185%和3.514%,方差分析结果:P值均大于0.05,表明6批标准物质批次内以及批次间无显著差异。稳定性试验表明,标准物质在-20℃条件下,生肉基质在190天时可以稳定在800CFU/份,而熟鸡肉基质稳定性曲线上出现小幅度的波动,其稳定性有待继续考察。对电子天平以及定值方法进行不确定度分析评估,其中电子天平的不确定度为2.7934mg、可忽略不计。含生鸡肉基质和含熟鸡肉基质的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不确定度分别为U=11、U=8,因此两种基质的标准物质最终值为:定值结果±11、定值结果±8。试验二:选择SE基因组(gDNA)的提取方法,对提取的gDNA进行浓度、纯度、特征性检测以及测序。将gDNA稀释成10μg/mL并以100μg体积分装小瓶。冷冻干燥保存于-20℃。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测及稳定性追踪,建立不确定度的评估。共研制了肠炎沙门氏菌核酸标准物质(gDNA)终成品390支,每瓶含有肠炎沙门氏菌gDNA约为gDNA含量的均匀性分析结果为F值=0.8357<F0.05(14,30)=1.68,表明样品中的gDNA含量是均匀的。稳定性试验表明该标准物质在-20℃、4℃、25℃这3个温度下短期和长期保存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在60℃条件下保存时,标准物质极不稳定,但PCR仍能扩增出invA基因片段。利用The PicofluorTN便携式荧光仪进行定值的不确定度U=0.6442,这种偏差的程度对核酸标准物质的浓度结果影响很小,因此可忽略不计。结论:本实验建立了含鸡肉基质的肠炎沙门氏菌菌体标准物质及其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标准物质的均匀性良好,菌体标准物质以及核酸标准物质在-20℃下的短期保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标准物质的长期稳定性一般需要追踪2年,但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论文提交时并不能完成长期稳定性试验,因此稳定性还需继续追踪,以确保研制的标准物质的有效性。此外由于本试验旨在研究含鸡肉基质的SE菌体标准物质以及SE的gDNA标准物质的制备工艺,因此在制备量上达到研究目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