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拉大,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关系国家民族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现阶段,由于政府资金缺乏,政策缺陷等方面的原因,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是依托土地产出为核心的不完全的保障。由于土地收入不稳定,人均耕地减少等原因,以土地为核心的社会保障越来越难以满足农民保障的需要,以致城乡矛盾加剧。因此,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对于农民的保障作用,土地的保障功能对于农民生活保障的作用,以此来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势在必行。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试点之一,“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格局在全国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重庆市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在社会保障和土地保障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重庆市农村土地保障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重庆农村中土地对于农民到底有什么程度的保障以及能够保障农民生活的哪些方面,然后分别选取代表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地区进行比较,发现土地对于发达地区农民的生活影响较小,保障作用较弱。但是对于重庆、四川等西北不发达省份来说,土地依然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依靠。最后分析了重庆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土地保障功能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要;而且以土地为核心的保障模式,严重影响了土地的流转,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限制了土地产出的提高。以土地为核心的保障模式曾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最后,从现阶段怎么加强和改革重庆市农村的土地对于农民的保障功能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强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其次,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淡化土地的保障功能。以土地为核心的保障只能是过渡性的保障,农村需要真正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