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球多数城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复杂气候因素已使我国成为遭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在2017年开始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如何发挥城市公园绿地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引导社会公众意识,成为本文研究实践的主要内容。论文以气候适应型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及项目实践等方法,梳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成果,并选取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设计思路和可以借鉴的规划设计方法,指导清苑区新城公园规划设计与实践,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富士沃德公园、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拉斯比海公园、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等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分析及研究,得到了其在城市公园的分区规划模式、竖向规划设计、植物规划配置和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借鉴与启示。(2)针对目前城市病问题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和影响,通过对气候适应型城市视角下城市公园国内外现状和理论的研究与分析,概括出城市适应性公园的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策略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气候适应型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了方法和途径。(3)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对清苑区新城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结合前期对项目地区位概况、项目背景、现状条件和气候特点等基础资料的调研,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了以气候适应型城市理念为指导,具有区域气候适应性的新城公园规划设计。完成了主入口景区、观赏游览区、综合服务区、湿地科普区、文化娱乐区、体育健身区、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和安静休息区等9个功能分区的规划,形成“一轴、两环、多点”的景观格局。并以水为脉,连接金线河和新城区内河道,构建了完整的城市河网水系;以山为骨,与周边社区街道形成城市通风廊道,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高温和气体污染。依据项目地现状和新城区规划,从生态、休闲和防灾避灾等角度出发,完成了道路系统、种植、竖向、驳岸、基础设施和防灾避灾等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案,为气候适应型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