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 :内蒙古财经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研究稀土资源问题的专家学者大多是从微观经济个体或宏观管理政策方面着手,注重分析价格、生产量及出口量等经济变量。运用经济学研究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论的角度寻找解决稀土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则不多见,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在评述国内外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论,重新界定自然资源价值体现的关系、价值决定和价值构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构成模型,并结合该模型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补偿问题。通过中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产能过剩、低价竞销和技术创新不足是中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宏观管理政策和微观个体的市场结构两个角度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中国国内稀土市场竞争性的卖方市场结构与国际寡占型的买方市场结构的不对称性是中国稀土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利用的根本原因,国家宏观管理政策和制度约束的缺陷是中国稀土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和企业各自发挥职能的手段和途径截然不同,双方的作用又都必不可少,二者有效的衔接和无缝的镶嵌是中国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根据中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应以优化国家宏观管理政策为主,市场淘汰机制为辅的模式来推动国内稀土市场结构的演进。国家宏观管理政策的主要手段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论为指导的资源税改革。资源税的改革就是要通过资源税参与资源价格的形成过程,使资源价格能充分全面地反映资源的全部成本,从而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运用改进的完全竞争模型分析了资源税改革对中国国内稀土市场结构的影响;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三方面说明了寡占型市场结构的效率,用改进的斯威齐模型论证了寡占型市场结构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国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实现机制主要是通过以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论为指导的资源税改革来推进中国国内稀土市场结构由竞争性向寡占型演进。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基因检测服务的知晓、需求状况及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杭州市下城区1647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对基因检测知晓率为
水利工程需要应用较多的混凝土材料,由于混凝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水利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找出混凝土施工项目技术问题。水利工
新技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社会分工协作的发展,从而快速产生新的岗位,'无界零售'、'人工智能'、'精准推送'等由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商业名词喷涌而出。
冷战结束26年来,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亚太地区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日益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与此同时,本地区安全问题日趋复杂多
随着徐庄煤矿的产能一再提高,矿井采掘由东翼为主转向东西两翼并行,井下需风量急剧增加,显现了矿井通风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单独依靠南风井已不能满足井下通风要求,需在西翼边界新增一风井。为确保改造后的通风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实用,需要对采掘接替过程中的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求。论文首先采用气压计基点法对徐庄煤矿通风阻力进行了实测,找到了矿井通风阻力的分布规律,发现主井井筒、回风段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