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质押又被称作股权质权,是指股权所有人以其所拥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担保,从金融机构(例如担保公司、商业银行等)借入所需要资本的一项财务活动。近几年来,股权质押行为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多次发生,其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尤为频繁。在现实中,股权质押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股权质押能够为上市公司拓宽融资渠道;第二,由于股权具有易变现性和高流通性的特性,金融机构变现股权的风险较低。股权质押的正面作用在于可以对控股股东起到激励作用,使控股股东通过努力改善公司治理来提高经营业绩从而对上市公司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会向市场传递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堪忧、控股股东资金紧张等负面信息。与此同时,股权质押融资导致的控制权让位风险加大,以及因过度杠杆化风险加大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利益输送的几率,都会引发代理问题,从而对上市公司的价值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以獐子岛公司作为研究案例公司,通过分析獐子岛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对短期市场效应、长期持有其收益、公司业绩以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来证明控股股东通过大量、频繁的股权质押行为对上市公司价值有负面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股权质押行为与獐子岛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对股权进行大量质押时,往往会发生个人利益优先的情况发生,这就容易造成业绩削弱效应损害公司价值;第二,股权质押这种行为本身就对公司价值造成影响。再通过计算长期持有期收益,我们发现这种影响的具有一定可持续性。而且獐子岛的总体市场价值在同类上市公司中表现欠佳。通过对依据本文案例的研究结论,针对獐子岛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提出了对控股股东大量且频繁的股权质押行为有抑制作用的提议:第一,要逐步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保证上市公司拥有良好的发展氛围;第二,加强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引入机构投资者;第三,提高股权质押信息披露透明度,对股权质押信息披露的过程进行严格管控;第四,加强公司外部监管力度,以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