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书教化,自古而然。本文本着优化高中古诗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借用了张港老师《经典古诗词另类“悦”读》的这个“悦”字,提出了诗歌“‘悦’读与同步练写”的教学设想,并结合自已在诗歌教学方面的教学实践,进而对中学诗歌教学尤其是古诗词教学作了初步探讨。我国诗歌教育到了当代,许多有识之士曾感伤于诗国的陷落,诗坛和诗歌的教学也曾有过几十载的荒芜,教材教法还有待探索和尝试改进。今天人们更期待于诗歌逐步走向繁荣,让诗歌教学和写作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复兴。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方式,很多时候却起的是负面作用,几乎泯灭了语文学科特有的诗性色彩。尤其高考作文长期将诗歌拒之门外,几乎消解了诗的价值。近年来少数脱颖而出的满分诗歌作文让人们看到了一线希望,人们期待着高考能有一个质的飞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但许多教师在诗歌教学上的传道授业方面演绎的却是一首无言的悲歌。他们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显然有着严重的缺欠,抓住了考纲就抓住了他和学生的救命稻草,这使他们难以建立个人本体性知识结构。努力克服浮躁心态,切实追求阅读品质的提升及拓展,是提高教师学术素质的当务之急。在高中诗歌教学中试行“‘悦’读与同步练写”教学其可行性在于:从阅读和写作主体上看:诗歌读写结合能力为中小学生读诗写诗提供了肥沃土壤;从教学实践上看:诗歌阅读教学和诗歌写作教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从诗歌文体特点看:诗歌文体特点有利于诵读和写作,诗歌的形式自由,诗歌可长可短,诗歌文体的这些特点有利于作者随时阅读或记下稍纵即逝的思想感情。其必要性在于:培养想像力和创造能力抵制媚俗文化;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加强人文教育;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优化学生气质。作为一线教师,最现实的教改方式是日常工作中的探索和突破。我主要从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册第五册的教学中实践了这一教学设想,并总结出:要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选择巧妙的突破口是关键。欲打通走向诗歌的隧道,想象与联想是最有力的翅膀。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文本分析是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互动评点以诗解诗诗海扬帆,开辟了诗歌读写的新的阵线。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有所感受,有所创新。我们也期待撑一支诗的长篙,向中国语文教育的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