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质生活逐渐发展的今天,城市亲水性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城市湖泊作为最常见的园林水景,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场所,更能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小气候。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的雁鸣湖2号湖属于人工浅水湖泊,由于环境污染及管理不善等原因,湖泊中的沉水植物穗状狐尾藻大面积繁殖,严重影响了湖区景观。据此,相关管理部门希望以收割的方式对狐尾藻予以控制。然而,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净水和抑藻功能,大面积收割水草,可能会导致湖水氮磷含量升高,甚至引起藻型富营养化的发生。为兼顾水生植物的生态及景观效益,本文以雁鸣湖2号湖作为研究对象,在Lotka-Volterra模型和Vollenweide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水生植物、浮游藻类以及营养物质(氮、磷)相互关系的生态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水草减少对湖水中Chla、TP和TN浓度的影响,研究湖泊水生植物的合理维持量。同时,为改善湖区景观,提出2号湖景观植物的配置方案。用2008年全年的实测数据对2号湖生态模型进行验证的结果显示,计算值能够较好地拟合实测值,模型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假定10月份水草的生物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0%、40%、60%和80%时,利用模型预测当年11月至次年10月间,湖水中Chla、TP和TN浓度的变化。模拟预测的结果显示:随着水草生物量的降低,湖水中Chla、TP和TN的浓度逐渐升高;当水草减少60%时,次年5月份湖水中Chla、TP和TN的浓度均超过富营养化标准。为防止湖泊藻型富营养化的发生,建议水草最多减少40%,即10月份水草的生物量至少维持在2.35 kg/m2。此外,在适量去除沉水植物的同时,建议回种一部分景观效果较好的挺水及浮叶植物,如荷花、睡莲、鸢尾、慈姑、千屈菜、雨久花、水葱、芦竹等。基于2号湖的自然现状,在保持湖泊南部湿地自然景观的前提下,重点对北部沿岸带及湖心岛周围的水域进行景观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