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各种相关研究发现通常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高尿酸、年龄、性别、家族史等。斑块形成、血栓形成、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往往与这些危险因素影响血管壁的内皮功能有关。而血管病变通常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冠心病、心脑血管病死亡、肾功能受损、心功能不全等器官病变的直接原因。在近二十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变成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是门诊及住院病人的主要致病、致残甚至是致死的病因。故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等代谢紊乱,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中医体质学认为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共同形成了人体的体质基础,在个体特征、功能、代谢等方面是很难变化的和相对稳定的;而且在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过程当中所表现的证型也通常与其自身的体质类型具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体质类型不论是生理还是病理情况下的表现往往都不近相同,在生理方面表现为不同的代谢、机体能量等;在病理方面表现为对于特定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的特定转归和变化。[目的]通过采集明确诊断为老年性高血压病的患者的临床信息,探讨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群体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以及与性别、高血脂、血糖异常高尿酸等因素的相关性。为能够以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为依据,具有针对性地干预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以防治心、脑、肾等靶器官病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集的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为2012年4月到2012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参考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使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标准进行分类;对600例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进行询问、协助、以及讲解后患者自行填表的方式进行体质分类后,根据排除标准排除355例不适合本研究的复合型体质的患者后,未发现平和体质患者,未发现气郁体质以及特禀体质患者,发现气虚体质1例,痰湿体质2例,血瘀体质1例,因为数量过少,不具有统计分析意义,故予以排除。发现湿热体质患者有112例,阳虚体质54例,阴虚体质75例,共241例。根据体质类型将这些病人进行分组,将其分为湿热质组、阳虚质组、阴虚质组。其中男性140例,女性101例;测量患者体重指数(BMI)、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及餐后2h血糖(GLU)、尿酸(UA)等指标的检测值;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241例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体质类型统计分类后发现这些患者体质构成大小依次为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湿热体质的患者较易出现肥胖及超重的情况;并且湿热型体质患者的血脂代谢往往较其他体质类型而言较易出现代谢紊乱。阳虚型体质的患者较易出现肌酐、尿素氮偏高的情况;并且阳虚型体质患者往往较其他体质类型而言容易出现尿酸水平偏高的情况。阴虚型体质的患者较易出现C反应蛋白偏高的情况,这通常提示患者体内存在某种慢性炎症的情况;并且阴虚型体质患者的往往较其他体质类型而言容易出现血糖偏高的情况。[讨论]分析各项危险因素与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后可以看出:不同的体质类型往往会使个体表现出对于不同危险因素的倾向性,这也就形成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那么如果能够加强对一些敏感人群的疾病预防工作,则能够在一开始就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实现阻断。本研究则通过对收集病例的分析,通过分析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这三种体质与一些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性,希望能够深化对于体质学说的认识,从而达到以此为依据对临床疾病作出预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