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突出了公民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肩负着祖国复兴的时代重任,这就决定着高中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备参与公共事务的品质和能力,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基于此,教育部推出的2017年版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要求,旨在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国情怀、有实干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相关理论概述。首先,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其次,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核心内容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知识、公共参与能力及公共参与品性。最后,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现状。基于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笔者主要从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有待增强以及学习方式有待改进、学校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关注不够三个方面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改进建议。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能力,主要从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自身公共参与素质四个方面阐述。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增强在公共参与中的主体性意识,改进学习方式。最后,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提供实践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以此为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