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欧盟“大豆根瘤菌接种剂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的应用”项目组提供的高效大豆根瘤菌菌种和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资源,筛选出最佳根瘤菌菌株,并与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匹配,筛选出最佳匹配方案,用荧光标记技术评估接种效果,最终确立大豆根瘤菌共生匹配筛选、生产、接种评价等的科学方法,进行田间接种试验,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结果表明:1.所有根瘤菌并不能使同一大豆品种获得同样的接种效果。这种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说明根瘤菌与宿主之间需要很好的匹配,才能获得最佳的固氮效率,通过实验筛选出两种大豆根瘤菌菌株与我省的大豆主栽品种具有很好的匹配性。2.对于同一土壤,大豆品种接种不同根瘤菌,其接种效果也不同。土壤盆栽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提高了大豆的固氮效果和品质,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性。通过对根瘤菌进行标记,可以判断大豆根瘤结瘤固氮的效果。3.大豆根瘤菌肥料质量的关键是生产的主要原料—大豆根瘤菌菌剂的菌活数高、成本低廉,以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我们通过试验,确定了利用工农业副产品的豆饼粉和麸子粉,作为菌剂发酵生产培养基中主要成分的培养基配方BF培养基,利用这一配方,生产出了成本低廉、菌活数达50亿/ml以上的大豆根瘤菌菌剂。4.液体培养的菌悬液必须选用适宜的吸附载体保存,才能保持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草碳,褐煤,珍珠岩和蛭石四种材料,结合吸附载体的外观、性能、取材条件、价格以及与固体发酵配合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草碳和褐煤的混合(1:4)是最适的吸附载体。大豆根瘤菌载体的最佳灭菌条件为γ-射线200Gy照射灭菌。5.盆栽试验表明:HLJN1001和HLJN1003这两株大豆根瘤菌在与各个试验地的实际土壤中的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荧光型大豆根瘤菌的检测,所结根瘤中66.6%以上是由所接入的大豆根瘤菌引起的。6.田间小区试验证明,接种大豆根瘤菌菌株HLJN1001和HLJN1003能使栽培的大豆提早结瘤,并显著地提高大豆植株的结瘤率,促进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株高、植株地上部分干重、亩产量等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豆增产10.20-12.45%,减少了30%的化肥施用量,使土壤中的一些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数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使土壤的微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