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确保农业持续稳步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民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农民增收是农民问题的核心,能否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是事关几亿农民的生存问题,关系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如何大量、有效转移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根结所在,在当前形势下,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只有促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加快对农业人口的吸收和转移,提高农民收入。2015年辽宁省的城镇化率为67.35%,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在第二位,城镇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辽宁省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研究其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具有较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对提高辽宁省农民收入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以辽宁省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先是系统的阐述了有关城镇化和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理论基础,然后以辽宁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了辽宁省农民收入的现状和特征,并采用评价指标体系法对辽宁省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测算,为后文的实证分析也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然后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城镇化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城镇化通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速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最后是实证分析,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借助Eviews6.0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短期和长期关系进行检验,为了进一步检验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具体影响,使用灰色关联度的数学方法计算城镇化水平和农民收入各构成成份之间的关联度。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辽宁省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收入增加4.4642个单位,对于短期农民收入15.82%的偏离均衡的部分会得到修正。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辽宁省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各项收入来源的增长都产生了正面影响,关联度大小依次是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最后,基于前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辽宁省城镇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出几点政策建议: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农民就业;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