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我认知能力不断成熟与发展的标志,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尺度。个体通过对自身能力、技巧的正确认知与评估,从而去追求人生价值。幼儿阶段是个体自信心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自信心可以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与健康人格。以往的研究发现,自信心的发展不仅受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家庭因素,它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4-6幼儿自信心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主要采用杨丽珠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王娥蕊编制的《3-9岁儿童自信心教师评定问卷》,通过对400名幼儿家长和幼儿所在班级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的结论:1.从整体上看,父母教养方式在其年龄上的差异非常显著;而在其性别上没有显著的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整体特征与家庭孩子数量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而与家庭结构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3.幼儿自信心各维度发展的差异在其性别上不显著;但在班级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4.从整体上看,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自信心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在幼儿自我效能感、成就感以及自我表现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在幼儿自我效能感及自我表现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却在幼儿成就感上不存在差异。5.民主型教养方式能够显著的预测幼儿自我效能感、成就感、自我表现。因此,为了培养幼儿自信心,本研究从家庭教养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养建议。使其在今后的教养过程中,以科学的教养方式培养幼儿自信心,促使幼儿成为一个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