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硅体系的扩散和界面反应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RBS等分析测试手段分别研究了在退火前后磁控溅射及离化团簇束沉积Cu薄膜和不同Si衬底之间的扩散和界面反应。利用反应扩散理论及硅化物的生长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定性研究对扩散系数做了估算。本工作得到了以下几个有意义的结果:1.对于Cu/SiO2/Si(111)体系,当退火温度高于450℃时才产生明显的扩散。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越明显。当退火温度在450℃以下时,没有铜硅化合物生成。退火温度较高时,Cu和Si反应生成铜硅化合物。Cu/SiO2/Si(111)样品由于SiO2自然氧化层的存在抑制了体系的扩散和反应,比Cu/Si体系难于扩散和反应。2.对于Cu/SiO2/Si(100)体系,当退火温度高于350℃时才产生明显的扩散,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更明显。当退火温度在350℃以下时,没有铜硅化合物生成。与Cu/SiO2/Si(111)样品相比,磁控溅射沉积Cu/SiO2/Si(100)样品更容易发生扩散和界面反应,这是由衬底和薄膜取向决定的。3.对中性团簇和离化团簇束在加速电压为Va=3 kV沉积的Cu/SiO2/Si(111)薄膜样品,在450℃退火时,Cu和Si之间发生扩散和反应,铜硅化合物生成。这和磁控溅射沉积的Cu/SiO2/Si(111)薄膜样品测试结果相似。4.对中性团簇沉积的Cu/Si(111)薄膜样品,230℃退火时,Cu和Si之间就发生了扩散和反应,生成了铜硅化合物。这和常规磁控溅射沉积Cu/Si体系结果相似。5.离化团簇束在加速电压为Va=3 kV沉积的Cu/Si(111)薄膜样品,未退火时就发生了扩散,但随着退火温度在230—600℃升高时,RBS谱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XRD谱中没有看到任何铜硅化合物相,说明此时可能没有铜硅化合物生成,在Cu薄膜和Si衬底之间形成了一个热稳定的界面。
其他文献
指出了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系统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已具有较大规模,其应用系统也开始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介绍了智能手机的概念特点及我国智能手机应用市场
KTa1-xNbxO3(KTN)薄膜材料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铁电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电光性能、非线性光学性能和热释电性能。但该薄膜的制备至今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
目的 总结延迟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与经验。方法 对2011年3月—2014年3月,共收治延迟性脾破裂1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脾切除术12例,脾部
目的:探究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统计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CBM,万方数据库,维普和知网,筛选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征线宽的下降导致了信号传输延迟、功率耗散的增加,解决的办法是使用低电阻率的金属线和低介电常数(低k)层间绝缘材料来代替当前集成电路使用的Al/SiO2结构。
近十几年以来,薄膜磁学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壮大。在实验上随着样品制备水平和表征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对二维、一维甚至零维体系的磁学性质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激动人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