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神经节是耳针作用的重要环节的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g45tg54h4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用神经解剖学研究方法研究耳针诊治疾病的形态学基础,证实内脏神经节是否为针刺耳穴产生的效应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从而为阐释耳针作用机理乃至针刺原理提供确凿的形态学证据.结论:1.HPP法追踪研究①耳穴局部注射HPP.全部椎旁节及迷走神经下节均发现大量标记细胞,而椎前节的标记细胞数量少;②肝浆膜下注射HPP,腹腔神经节及椎旁节T<,5-8>内均可见大量标记细胞,而迷走神经下节内标记细胞数量少;③肠系膜内注射HPP,肠系膜上节、腹腔神经节及椎旁节T<,9-12>内可见大量标记细胞,而迷走神经节内标记细胞数量少.2.荧光素双标法追踪研究①耳穴-肝脏组,腹腔神经节及椎旁节T<,5-8>内可见单标及双标细胞;②耳穴-小肠组,肠系膜上节及椎旁节T<,9-11>内可见单标及双标细胞;③上述两组中,迷走神经下节内均可见单标细胞及少量双标细胞.3.根据该实验结果,可以推测,耳针作用的机理之一可能是:①针刺耳穴内脏感觉神经的周围突(沿着交感神经的灰交通支)→交感神经节(节内整合)→节后纤维→内脏平滑肌、心肌和腺体;②针刺耳穴内脏感觉神经的周围突(沿着迷走神经的耳支)→迷走神经节、内脏感觉神经的中枢突、孤束核(与迷走背核进行整合)→迷走神经→内脏平滑肌、心肌和腺体.③由于该实验发现,在交感神经节内有双标细胞,这表明耳穴和内脏之间有一条更直捷的通路,尽管目前还无法确定标记细胞的性质,但它对揭示耳针作用机理定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芩荑合剂为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芩荑合剂吸入组(1.8ml/kg),每组8只,以卵蛋白吸入致敏激发制作哮
桂枝汤始载于祖国医籍名典《伤寒论》——一部主论外感热病的专书,主要为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现代研究提示,体温调节作用可能为其"调和营卫"的现代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