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词“还”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意义和用法比较繁杂,而且一些义项还带有一定的主观感情色彩,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误。本文在副词“还”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样的理论假设上,对副词“还”拟定一个预期习得顺序,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摩洛哥学生副词“还”的实际习得顺序进行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我们发现,摩洛哥学生习得副词“还”的实际顺序为:还4(程度浅义)<(1)还1(延续义)<还3(程度加深义)<还2(附加义)<还5(尚且义)<还6(由“反预期”引起的各种语气义),这与我们根据语法化预设的习得顺序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同时,我们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在教材编排、教师教学及教学策略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交代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并回顾了前人对副词“还”的本体研究及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果。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副词“还”的义项分类及语法化的过程。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副词“还”进行分类,并通过分析本族人使用副词“还”的语料,归纳出一些主要的“还”的用法及使用频率。然后从语法化角度,对这些义项进行梳理,提出一个关于副词“还”的预期习得顺序。第三章,对摩洛哥学生副词“还”的习得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通过对客观问卷调查和主观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摩洛哥学生副词“还”的使用情况,得出摩洛哥学生副词“还”的实际习得顺序。并将预设习得顺序与实际习得顺序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习得顺序的因素。第四章,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从教材、教学策略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望提高副词“还”的教学效率。第五章,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也对副词“还”的研究与教学实践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