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服用面料粘合后的力学性能和热湿传递性能与粘合前的变化关系。论文主要包括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两大部分。理论部分推导并建立了面料粘合后力学性能和热湿传递性能相关指标的理论公式。实验部分是分别选取三种普通单面粘衬和两种双面粘衬与22种秋冬服用面料进行粘合组合,并测试粘合前后面料的力学和湿热传递性能相关指标。通过对测试结果的数据分析来观察理论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的吻合度,从而完成对理论推导结果的检验。研究构建了粘合后复合面料的拉伸模量、弯曲刚度、剪切刚度、热阻和湿阻指标与粘合组成面料对应参数的函数模型。在模型分析中,还利用求导、求极限的方法、MATLAB编程得到了粘后面料的拉伸模量、弯曲刚度、透湿指数等指标的值域范围。同时利用VB语言设计了面料粘合前后的弯曲效果展示和计算界面。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拉伸模量的实际测试值的相关系数值为0.88,且非线性回归模型与推导公式十份接近。弯曲刚度的分析结果显示:经单面衬粘合后的各组复合面料的弯曲刚度值与双层材料弯曲模型的理论推导值的相关系数值在0.97到1.2之间,模型的R方值都为0.9左右;而经双面衬粘合的复合面料的实际值与双层材料弯曲理论值的线性度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相关系数值范围是0.7到0.95,R方值都在0.8左右)。进一步采用三层弯曲模型的理论推导公式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弯曲刚度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线性相关度得到提升(相关系数值范围是0.9到1.1,R方值都在0.9以上)。这说明经双面衬粘合的复合面料更适合用三层弯曲模型来解释其弯曲行为。剪切刚度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基本满足粘后面料剪切刚度为组成面料剪切刚度之和的推导结论。在悬垂性的分析中引入新的变量P来衡量粘合前后几个悬垂性指标的变化率。热阻和湿阻的实验数据分析也都基本符合推导结果中“相加”的规律,但是又同时表现出实际值总是低于理论值的特点,对此笔者认为是由于粘合复合面料厚度变薄(与理论值比)和复合面料与测试板间缝隙变小的原因。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粘合后面料力学性能和热湿传递性能与粘合前组成面料的本构关系。其结果有助于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及预测织物粘合后的外观风格和热湿舒适性的变化,且为今后开展带有粘衬工艺的服装三维虚拟仿真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