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与发展特点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共包括研究一和研究二两大部分。   研究一针对策略破坏假说关于部分线索效应的观点展开,包括三个实验:实验1选取不同的“线索.目标”关联程度的实验材料,检验了“线索-目标”关联程度对部分线索效应的影响,研究的逻辑思路是,如果策略破坏假说成立,则“线索-目标”关联程度的高低是影响部分线索效应程度的因素之一;实验2通过控制提取顺序,考查控制提取顺序对部分线索效应的影响作用,以期检验通过控制提取顺序的方式,是否同样可以造成提取成绩的降低,从而从一个侧面检验策略破坏假说是否成立;实验3通过设置不同的回忆时程,对部分线索效应的存在久暂进行分析,如果线索消除,部分线索效应立刻消失,则策略破坏假说成立;如果线索消除,部分线索效应仍然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则提取抑制假说成立。研究二包括两个实验,是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探讨部分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实验4以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通过比较部分线索条件和自由回忆两种回忆方式对记忆保持的不同影响,考查了部分线索效应在各年龄组学生上的发展情况;实验5以青年人和老年人为被试,考查了部分线索效应的老化。   通过对策略破坏假说三个方面观点的验证,研究一证明部分线索效应的策略破坏假说是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高、低“线索-目标”关联度下同等程度的部分线索效应,策略破坏假说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2)策略破坏假说所认为的控制被试提取顺序,部分线索效应就不会出现的观点与其理论出发点自相矛盾,因为即使控制了提取顺序,在控制提取顺序条件下出现的部分线索,应该仍然会成为造成提取成绩降低的原因之一,从而导致部分线索效应的存在;而这一理论推导,在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3)本实验证明,部分线索效应并没有随着部分线索的移除而立即消失,而是持续存在一段时间,说明部分线索对记忆的损害效应并不是短暂的;这与提取抑制假说的观点是一致的,即部分线索效应的发生是基于线索项目对非线索项目激活水平的长时改变,而不是记忆策略的暂时破坏。   研究二对部分线索效应发展及老化特点进行了考查,结果发现:   (4)各年龄组被试均出现了部分线索效应,也就是说,部分线索的提供对各年龄组被试均产生了损害,但各年龄组被试记忆削减量的水平却表现出了差异,在青少年儿童被试中,部分线索对记忆的削减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部分线索效应的大小,在10岁到14岁之间变化比较大;   (5)老年人的记忆成绩不如青年人,但部分线索效应与青年人相同,表现出了记忆能力和部分线索效应老化的分离。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几何教学中,教师绘制几何图形时需要借助黑板和粉笔以及相应的绘制工具,资源消耗较大并且相对耗时。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电子白板逐渐在教学中得到普及,几何教学面临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反事实思维是在心理上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进而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思维过程受到客观实际结果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又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归因训练是体育领域比较重视的研究热点。其基本指导原则是:归因的变化能引起动机的变化,动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道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其专业自主发展不仅关涉班主任个人的专业生活,而且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在现实中,由于工作繁重压力大,待
21世纪以来,信息素养在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断受到重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列入基础教育的目标中,作为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个方面,信息素养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