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道路面积逐年增长,硬质化率居高不下,导致城市道路在应对极端天气时普遍存在排洪不畅、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高等问题。相比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而言,对传统城市道路绿化进行就地“海绵化”改造,具有投入的成本低、维护成本低、可行性高等特点,符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诉求,有利于既好又快地达到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等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本论文基于对天津大学海绵系统效能实验基地的实测降雨实验,根据实测数据,分析系统中带状雨洪调蓄措施的雨洪调控效果并校正SWMM模型,总结带状雨洪调蓄措施的影响因子,概括归纳出带状雨洪调蓄措施中溢流系统、排水系统与各结构层参数对措施雨洪调控效果的影响。另外,对带状雨洪调蓄措施在城市道路类型、道路横断面类型、道路周边用地功能类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选择与结构优化意见。本研究还进一步梳理了带状雨洪调蓄措施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建设步骤,并对各措施的细部设计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法,实现道路景观功能性、生态性与艺术性统一。最后,本文将天津大学海绵系统效能实验基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外理论与实践经验,针对不同的措施类型、季节因素与汇水面类型影响,梳理总结了带状雨洪调蓄措施的后期管理与维护方法,优化带状雨洪调蓄措施的雨洪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