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雌性不育现象在植物界广泛存在,有关该类现象的报道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目前,就水稻而言,研究得最多的是籼粳稻杂交后代产生的雌性不育现象,且绝大多数都是属于胚囊发育不正常的结构性败育.该实验所用的材料是从籼型恢复系蜀恢202中发现的自然不育突变株,该材料株形正常,也可正常开花,但自然结实率不到1﹪.该研究对其进行了花粉育性鉴定,正反交及多父本的混合授粉实验,突变体的成熟胚囊、传粉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观察.同时,还对该性状做了遗传分析,并用SSR标记对其进行了初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