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可塑性、远红外陶瓷制备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桂林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土矿物是陶瓷生产中重要的可塑性原料,近几百年来,因开采量过大,造成我国高可塑性粘土资源已近枯竭,大量低可塑性的粘土原料塑性不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广西区有维罗球粘土、坭兴陶土等储量丰富、可塑性高的特色粘土资源,但是一直以来不被人们所关注,开发力度不够,研究较少;在陶瓷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粘土使用不当,常常引起产品的开裂变形,造成产品的成品率低下,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在我国,工业窑炉耗能约占总能耗的25%~40%,而窑炉的平均热效率仅为30%左右,因此,发展高效、节能的远红外加热干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作为干燥及加热应用的红外辐射陶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粘土性能及远红外陶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在粘土可塑性、远红外陶瓷制备方面大量的试验研究,得出以下规律及结论: 1、针对维罗球粘土含水量高,干燥收缩大,导致球粘土不能合理的利用的问题,研究了Na2CO3、Na2SiO3等减水剂对球粘土-水系统流动性及泥坯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减水剂的添加对球粘土泥浆均有良好的稀释效果,泥浆的Zeta电位升高,流动性增强;减水剂特别是Na2CO3的添加可以显著的提高粘土泥坯的可塑性,增塑机理进行分析可知:球粘土中有机腐殖酸物质的存在是球粘土可塑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2、对坭兴陶土的可塑性提高及在特种陶瓷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5~10%的维罗球粘土就可以大幅度提高陶土的可塑性;添加15~25%的改造后的陶土于远红外陶瓷制备中,获得了可塑性优良的坯料,其中添加量为20%、陈腐60h,坯料的可塑度达到0.424;经高温烧成后,陶瓷的密度达到3.43g/cm3,明显优于其它对比粘土。 3、利用球粘土、膨润土等可塑性高的粘土对可塑性低的粘土进行可塑性改造,结果表明:在低可塑性粘土中添加少量的可塑性的高粘土,其可塑度大幅度提高,离子交换容量增大。 4、以硅酸锆、碳化硅,MnO2、Fe2O3、CuO、Co2O3等过渡金属氧化物为主要原料,加入粘土使其具有可塑性,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锆、铝、硅质复相远红外陶瓷样品。最佳工艺为:以改造后的坭兴陶土作为可塑性原料,选择氧化物单独预烧工艺,在1250℃烧成制备得到远红外陶瓷样品。 5、以聚乙烯醇凝胶法、改进共沉淀法制备了超细铁氧体,取代高温煅烧氧化物制得的铁氧体,用于远红外陶瓷的制备,可以大幅度提高制品红外发射率,达到0.85。 6、通过把金属硝酸盐分散到聚乙烯醇、淀粉等有机物里,然后直接加入陶瓷坯体里,取代会属氧化物,使原料分散均匀,不仅提高了坯料的可塑性,而且优化了所制备陶瓷的红外发射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提高,中国公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已被忽略,在中学教学中仅强调道德和法治教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卫生填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特点是水质水量变化大,氨氮浓度高,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目前随着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加强,城市垃圾填埋场的
高粘原油是一种胶质、沥青质等重组份分散相含量较高的非常规原油。高粘原油的长距离管道输送在技术工艺上存在较大的困难,现有的输送工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波加热是介质材
针对传统稀土电解槽具有能耗高、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缺点,提出一种20 kA新型稀土电解槽.采用ANSYS探究极距和电解质高度对电热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极距增加,电解槽
本文以谢二矿塌陷塘为例,对 矿区采煤塌陷塘浮游植物水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文章于2004年3月~2005年2月对己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谢二矿塌陷塘的营养盐含量和相关水化学指标及叶绿
本文利用现代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污水处理单元的流态进行了模拟和分析,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中试开发了新型高效溢流污水处理装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测量了实际二沉池内不同
铁酸铋(Bi FeO3)同时具有铁电性与微弱的铁磁性,是目前唯一的室温单相多铁材料。其铁电居里温度高达830oC,反铁磁尼尔温度为370oC,单晶自发极化值超过90μC?cm-2,具有非常大
本文以酰氯化方法合成了单端生物素化的聚乙二醇,并用1H-NMR进行了表征。利用辛酸亚锡为主引发剂,单端生物素化的聚乙二醇的另一端羟基为共引发剂,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合成了
本学位论文在课题组筛选出高效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进行生长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如下研究工作:对采用常规筛选和化学诱变相结合的方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的6株高效絮凝剂
本文首先在不影响所制备氧化钛(TiO2)纳米线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基础上,对多孔氧化铝(PAA)模板的制备工艺和溶胶-电泳工艺进行了优化;然后系统研究了TiO2纳米线金属离子共掺杂、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