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和效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t92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讲,粮食安全问题十分重要。从需求来看,随着人口增长以及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对粮食的需求会日益增多;而从供给来看,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由投入要素的增加带来的产量增加;二是提高生产效率带来的产量增加。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可以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随着耕地的减少、环境的恶化等现象发生,通过增加土地投入来实现粮食产量增长变得越发困难。而劳动投入、资金投入与土地规模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的比例关系,劳动投入或资金投入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到土地的最佳产量,因此用增加要素投入的办法来提高粮食产量是不可持续的。而可持续地增加粮食产量有赖于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能够有效地反映粮食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之间技术经济关系。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两个优点:一是在同等要素投入条件下可以实现产出的增加;二是可以实现不以产量下降为代价的投入减少,这样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又避免了要素投入过多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可见,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对粮食产量的增长至关重要。粮食生产的总体效率是每一个农户粮食生产要素投入、技术选择等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农户的粮食生产投入行为和生产效率的共性特征影响着我国粮食的总体供给水平和供给能力。本研究以粮食主产区吉林省的玉米种植农户为例,从粮食安全的视角出发,基于已有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探索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和效率的变化趋势,揭示农户粮食生产行为选择的内在机理,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粮食生产效率差异及原因,为国家制定粮食安全战略和粮食增产的长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选题的依据,相关的理论、涉及到的概念以及研究的目标,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并在研究目标下确定研究的基本内容,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然后确定具体的技术路线,最后介绍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是对吉林省粮食生产条件和玉米生产情况的介绍。本文是以吉林省的玉米种植农户为例来研究农户的粮食生产经营行为和效率,只有在掌握吉林省粮食生产条件和玉米生产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农户玉米生产的行为。因而本章重点介绍了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气候条件、水资源条件,、耕地资源、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以及吉林省的惠农政策。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吉林省玉米的主产区域、吉林省玉米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以及玉米生产在吉林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说明。第三章是对农户玉米生产性劳动投入行为的分析。本章首先对吉林省农户玉米生产性劳动投入行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劳动投入随时间变化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在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其次对吉林省不同地区农户玉米生产性劳动投入的历年均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优势区和次优势区农户的劳动投入高于劣势区,而且优势区和次优势区农户的劳动投入下降速度较快,劣势区农户的劳动投入变化不大。然后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劳动投入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户之间劳动投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阶段。最后运用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对影响农户劳动投入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婚姻状况、户主教育水平、玉米播种面积、耕地块数、玉米收入比重、是否拥有大型农机具等这六个变量对农户生产性劳动投入有显著影响。第四章是对农户玉米生产性资金投入行为的分析。本章首先对吉林省农户资金投入行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当年价计算的农户亩均物质与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呈现“N”字形变化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吉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按照可比价计算的吉林省农户亩均物质与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波动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户积极性的变化。而且农户雇工方面的资金也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次对吉林省不同区域农户玉米生产性资金投入的历年均值比较发现,吉林省玉米生产优势区和次优势区的农户比较重视物质与服务方面资金的投入,而劣势区的农户对玉米生产物质与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在农户雇工的资金投入方面,无明显的区域规律。然后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吉林省农户的生产性资金投入差异,结果表明农户的生产性可变资金投入差异主要体现在化肥费用和租赁作业费方面。最后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户资金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教育水平、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比例、玉米播种面积、是否转入土地、是否借贷、玉米价格预期、灾害预期这八个因素对农户玉米生产性可变资金投入有显著影响;户主教育水平、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比例、玉米播种面积、家庭总收入、是否转入土地、玉米价格预期、生产性固定资产存量这八个因素对农户玉米生产性固定资金投入有显著影响。第五章是对吉林省农户玉米生产技术的选择及需求行为分析。首先对农业生产技术概念进行界定,将农业生产技术分为生产措施类技术、生产服务类技术和物化型技术。然后利用调研数据对农户的技术选择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多元logit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技术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收入、非农收入比例和人均耕地面积等诱导性因素对农户的玉米生产技术需求影响显著。第六章是对吉林省农户玉米生产效率的分析。首先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农户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上世纪90年代后,吉林省农户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制约着农户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然后运用DEA对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发现,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803,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成农户的投入存在冗余,需要调整。不同收入结构农户组的生产效率均值存在显著差异,粮食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大的农户组生产技术效率的均值高。最后运用Tobit模型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教育水平、玉米播种面积、是否拥有大中型农机具、劳动力人数、耕地块数、非农收入比例对农户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部分。在总结前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保持优势区和次优势区农户的种粮热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等措施改善非优势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非优势区农户的种粮热情;2.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转,为农户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创造条件,促进农户粮食生产规模效率提高;3.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决策能力,促进农户优化其生产投入行为,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4.以农户的技术需求为导向,研制和开发新农业技术,并改善现行的农技推广机制;5.培养一批专业的种粮大户,使其粮食生产行为在农户中起到示范作用,进而提升全体农户粮食生产效率;
其他文献
交通事故中各类碰撞形成的痕迹、形态、碰撞部位前后变化等物证,均可为交通事故鉴定提供证据和分析素材。本文以案例形式对道路交通事故中利用车体痕迹判断车辆碰撞形态进行
本文研究的是SPA中营造光效视错觉空间的类型、方法与流程。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在理论层面为设计师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更详实系统的SPA案例素材,使空间视错觉和照明方法理
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大家的谷崎润一郎,其成就不仅仅局限于单一领域,在当时尚未兴盛的神秘小说领域中也进行了尝试,创作了诸多作品。其对于美意识及推理结构的尝试,深刻影响了
本文致力于比特交织编码调制迭代译码(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with IterativeDecoding,BICM-ID)系统接收端解调译码联合处理的研究。BICM-ID系统将编码和调制技术
辊式辊弯成型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板料深度塑性加工的工艺过程,辊弯成型具有道次多、变形大、横纵向变形兼具等特点。随着市场对高品质多品种辊弯型钢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
无线信道的条件通常比较恶劣,除了具有噪声干扰之外还通常伴有多径带来的码间干扰。为解决码间干扰和低信噪比的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均衡技术、信道编码技术等。为了解决多径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影响是广泛、深刻而长远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正是促进这些影响发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方法选择和运用得当,则事半功倍;反之,
TiO2是人们公认的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它具有性质稳定、经济实惠、无毒等优点。但是YiO2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较低,并且对污染物的降解率有限,这使得它的广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商业银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金融业的主体,更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枢纽。然而,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外资银行的进驻,势必对国内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挑
本文以某自行火炮为研究背景,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和拓扑优化方法对某履带式自行火炮的静动刚强度进行设计计算及优化分析,主要工作包括:(1)以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为基础,构建非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