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长期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道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引下,经济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10年时,我国的GDP总量已经成功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这一年我国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问题,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差距大、贫富差距大等等。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却没有给国民带来相应的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等。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命题。许多专家和学者也对基本公共服务问题进行了研究。4年前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对城市和乡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容和时间上做出了规定,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已经初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了城市和乡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7年,国家实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验区,成都也走上了这一条改革之路,开始重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 目前,大多数专家和学者对公共服务的研究比较宏观,大多是省级以上的项目,研究的基本公共服务涵盖的范围较小,一般不包括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基于此,本文从相对微观和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较广的角度入手,本文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涵盖了11个方面.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来探究成都市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等。 按照事物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导致这些状况和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措施的逻辑思路,概括起来说研究了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找出导致非均等化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具体而言从研究成都市城市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现状开始,论文研究了成都市的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系列问题。搜集并整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书籍、期刊、杂志、报纸、网站等,首先梳理了论文涉及到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核心概念,并对相关概念做出自己的界定。然后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界定了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目前应该包括的范围和内容。查阅了大量有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统计年鉴,例如《中国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年鉴》、《成都统计年鉴》等等,并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相结合,运用具体的统计数据来展现成都市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现状,分析导致非均等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推进和完善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通过研究本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近年来,成都市政府抓住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契机,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改革过程中也在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党和政府下了决心、也出了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例如义务教育等领域的均等化成效比较显著。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成都市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城乡非均等化问题依旧较突出,成都市正走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上而且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