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犊牛腹泻是导致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论文对北京地区犊牛腹泻的流行情况和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进行了病原学研究,通过制定综合防控措施,为北京市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对北京地区奶牛场的犊牛发病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犊牛腹泻的平均发病率为18.80%,平均死亡率为2.45%。在北京8个主要区县对30个牛场犊牛的986份血样和3360份腹泻粪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4.44%;粪样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1.10%,冠状病毒为2.20%,隐孢子虫为7.23%,致病性大肠杆菌为5.71%,轮状病毒和隐孢子虫是最主要的混合感染形式,占混合感染的35.00%。对球虫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采自30个奶牛场的2307份粪样中,球虫平均感染率为23.88%,平均OPG值为549,所有牛场均存在感染。形态学鉴定出7种艾美尔属球虫,分别为邱氏艾美尔球虫(检出率33.01%)、牛艾美尔球虫(31.09%)、椭圆艾美尔球虫(25.32%)、加拿大艾美尔球虫(2.53%)、亚球形艾美尔球虫(4.41%)、柱状艾美尔球虫(1.34%)、拨克朗艾美尔球虫(1.45%)。发病的犊牛多为多种球虫混合感染,主要致病虫种为邱氏艾美尔球虫。对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822份奶牛粪样中,14份呈现贾第虫感染阳性,感染率为1.09%,以0-6月龄的犊牛贾第虫感染率最高,北京贾第虫分离株经PCR方法鉴定为基因型E,与河南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55%,包括安氏隐孢子虫和微小隐孢子虫,后者为犊牛优势虫种,属于人畜共患的ⅡdA1SG1基因亚型。根据病原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预防为主的防控原则,制定了以生物隔离区和健康养殖规范为核心,快速诊断与治疗应急措施为支撑的综合管理方案,并进行了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三年来,北京地区犊牛腹泻的发病率由原来的20.58%下降为16.82%,死亡率由2.90%下降为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