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黄体酮和米非司酮对切口痛大鼠行为学及血浆TNF-α(tumornecrosisfactor-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对疼痛影响的可能机制。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组)、黄体酮组(P组)、米非司酮组(M组),每组8只。D、P、M三组大鼠麻醉后均按照Brennan法制作切口痛模型。D组麻醉手术3h前对大鼠前肢肌肉行注射样刺激,不注射药物,同时行灌胃样操作也不注射药物;P组大鼠麻醉手术前3h肌注黄体酮1.5mg∕100g,行灌胃样操作;M组大鼠麻醉手术前3h用米非司酮灌胃1.5mg∕100g,对前肢肌肉行注射样刺激。计数大鼠清醒后0-60min内12个时间段内的累计疼痛评分。大鼠清醒后3h,吸入乙醚麻醉,快速打开腹腔,腔静脉取血3ml,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水平。 结果:与D组比,P组大鼠累计疼痛评分及血浆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01);M组大鼠累计疼痛评分(P=0.002)及血浆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01);与P组比,M组大鼠累计疼痛评分升高(P<0.001),血浆TNF-α水平升高(P=0.002)。 结论:①黄体酮和米非司酮对疼痛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②黄体酮和米非司酮均能够明显抑制血浆TNF-α水平。 ③黄体酮和米非司酮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黄体酮受体的结合状态对TNF-α表达的抑制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