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对雄性切口痛大鼠行为学及血浆TNF-a水平的影响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ixing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黄体酮和米非司酮对切口痛大鼠行为学及血浆TNF-α(tumornecrosisfactor-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对疼痛影响的可能机制。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组)、黄体酮组(P组)、米非司酮组(M组),每组8只。D、P、M三组大鼠麻醉后均按照Brennan法制作切口痛模型。D组麻醉手术3h前对大鼠前肢肌肉行注射样刺激,不注射药物,同时行灌胃样操作也不注射药物;P组大鼠麻醉手术前3h肌注黄体酮1.5mg∕100g,行灌胃样操作;M组大鼠麻醉手术前3h用米非司酮灌胃1.5mg∕100g,对前肢肌肉行注射样刺激。计数大鼠清醒后0-60min内12个时间段内的累计疼痛评分。大鼠清醒后3h,吸入乙醚麻醉,快速打开腹腔,腔静脉取血3ml,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水平。  结果:与D组比,P组大鼠累计疼痛评分及血浆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01);M组大鼠累计疼痛评分(P=0.002)及血浆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01);与P组比,M组大鼠累计疼痛评分升高(P<0.001),血浆TNF-α水平升高(P=0.002)。  结论:①黄体酮和米非司酮对疼痛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②黄体酮和米非司酮均能够明显抑制血浆TNF-α水平。  ③黄体酮和米非司酮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黄体酮受体的结合状态对TNF-α表达的抑制有关系。
其他文献
创建法治医院为一项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质量、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在维护医院和广大患者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法治医院建设是法治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当前重要的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电子商务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发展需求与人才供求矛盾化的问题,因为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是中
早期的实操大都是经过理论讲解和现场实习,通过不断的进行实际操作来积累经验,这种操作方式是在实际运行的系统上进行操作,不仅培训成本高、培训时间长,而且有些故障只能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