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jack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力型经济。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正在不断减少单位产出对原料、劳动、资本、时间及空间的需要,经济的增长更加依赖于知识的开发和有效利用而不是实物资产的扩张。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企业的技术创新也逐渐从传统方式转向以注重知识的创造和流动为主的技术创新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成为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知识的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进化过程。忽视对各种形态的技术知识的了解和管理,必然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管理的成果和效果。而知识管理作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知识活动进行管理的最有效方法,可以充分挖掘技术创新的潜力,推进创新速度,减少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进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流程结合起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一方面从技术与知识的关系出发,提出技术的本质是知识的论点。分析知识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技术创新的过程包含着知识运动的过程,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运动抽离出来,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需求,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的管理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管理的角度,分析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如何作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学习和知识创造,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最后,通过建立模型来完善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将知识管理导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知识管理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学习机制、决策机制、文化机制、技术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机制的体系。并对各个机制具体分析,提出完善各机制的对策,以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论文的创新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一种尝试,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技术创新机制的研究中。知识管理可以通过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组织学习等途径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并进一步研究这些方法如何作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第二,通过分析和评价Nonaka的SECI模型,作者从知识的三个维度(性质、分布、所有者)出发,建立扩展的知识转化模型,来说明知识是如何在组织和个人之间、组织内外转化的,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创造。第三,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模型。并用数据模型分析了学习机制、决策机制、文化机制、技术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技术创新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阐述知识管理作用于学习机制、决策机制、文化机制、技术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内在机理,并提出解决目前企业创新机制障碍的对策。
其他文献
目的:创编一套简易颈椎保健操,观察其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颈部不适伴有颈椎活动度下降或者颈部疼痛的大学生志愿者132名,练习简易颈椎操8周,坚持下来111名。锻炼前后
改革开放以来,借鉴国外工业建筑成功经验,加之国内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正向着高科技含量、生态化、工业化方向发展。本文针对工业建筑的本质特
目的:观察补肾固金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属肺肾气虚型及肺肾阳虚型,将全部样品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膏
<正>血管性头痛是因血管紧张度增高,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头痛,主要表现为搏动性疼痛,其疼痛的部位多在头的一侧、巅顶或全头痛,易反复发作,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
全面介绍了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统筹协调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努力建设全省统一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的主要做法。
物联网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正进入深化应用的新阶段,在与传统工农业、其它技术成果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催生出新业态和新应用,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福州
李泽厚是中国当代学术思想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他一直辛勤耕耘在哲学、美学和思想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尤其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的每部论
原创新闻是网络新闻媒体的灵魂所在,研究“网络新闻的原创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新闻原创性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研究的基础几乎是零,在这样的基础上对网络新闻的原创
目的:探讨艾条灸结合湿性换药用于Ⅱ—Ⅲ期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Ⅱ—Ⅲ期的压疮,共计4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湿性换药,观察组给予艾条灸结合湿性换
由于影响铁路专用线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因素较多,为了客观地评价铁路专用线运输危险货物安全管理水平,在传统评价方法—以层次分析法为主、再利用模糊理论方法(AHP-F)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