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峁塬区块长4+5储层属于微细喉道储层,储层以低孔为主要特征,储层属于特低渗油层,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具有极强的纵横向非均值特点,因常规土酸酸化存在等缺点,在刘峁塬长4+5储层应用受到限制,使得酸化解堵效果较大降低,给油田开发造成了严重影响,而鳌合酸具有酸岩反应速率较慢、酸蚀作用距离长、不产生二次沉淀等优点在该区块具有替代常规土酸的趋势,亟待研究螯合酸酸化机理及影响因素有哪些,为现场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研究刘峁塬区块长4+5储层的岩性和物性特征,结合储层岩性、物性、流体特征分析常规土酸酸化伤害原因以及带来的损害;然后分析螯合酸组成,通过螯合酸和土酸相同温度不同时间下对不同样品的的溶蚀率比较、不同浓度螯合酸对不同样品溶蚀率大小研究,研究螯合酸分别在不同pH、温度下对氟化物沉淀以及氢氧化物沉淀抑制性,研究螯合酸酸化机理,并通过螯合酸和注入水配伍性研究、分析储层堵塞原因、不同浓度螯合酸对岩心粉溶蚀性大小以及不同时间下酸液对岩心粉溶蚀率对比,再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研究注酸浓度以及注酸前后岩心端面CT扫描图观察孔隙和喉道变化。最后根据储层特点和螯合酸酸化机理以及酸化影响因素设计酸化施工工艺(包括注入螯合酸量,注酸速度等)。研究结果表明:(1)刘峁塬区块长4+5储层以粒间孔为主,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孔-溶孔,孔喉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平均孔隙度为11.54%,平均渗透率为10.1×10-3μm2,平均孔径为35μm,属于低孔—特低渗透油层。(2)长4+5储层中的填隙物包括高岭石和伊利石,填隙物充填方式、外来固相颗粒的侵入以及粘土矿物孔壁附着式产状,各种原因致使土酸酸化会造成储层堵塞。(3)土酸和螯合酸不同时间下对皂土的溶蚀率基本相同;在三个样品分别为高岭土、皂土、砂土中,土酸和螯合酸对皂土的溶蚀率最高,对高岭土的溶蚀率最低;螯合酸对高岭土、砂土溶蚀率都基本高于土酸;反应开始土酸对岩心粉的溶蚀率高于螯合酸,之后土酸的溶蚀率降低,螯合酸的溶蚀率高于土酸并且趋于平稳。(4)螯合酸对氟化镁沉淀的抑制率随反应液ph升高逐渐降低,;螯合酸对氟化钙沉淀以及Fe(OH)3沉淀抑制随温度变化不大,氟化钙沉淀抑制率约为55%-66%,氢氧化铁约为50%-60%。(5)随着注酸进行,渗透率由降低开始慢慢增加,甚至超过最初的原始渗透率。在相同注液量下,1:1酸液浓度的酸化效果明显好于2:1和1:2液浓度的酸化效果。建议现场酸化用酸浓度为酸:水=1:1。由注酸前后岩心CT扫描图可以看出注酸后的孔隙、喉道比注酸前变大,注酸后入口孔隙、喉道大于出口孔隙、喉道半径。(6)长4+5区块注水量单井日注水为15-20m3,用酸量约为10.3m3,注酸时长14.7h,现场酸化按照酸液∶水为1∶1,注酸排量为0.6-0.8 m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