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醇提液的毒理学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蜈蚣醇提液的动物毒理学方面进行研究,为寻求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剂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500mg/kg体重组、5000mg/kg体重组、10000mg/kg体重组及对照组,给予灌胃蜈蚣醇提液进行30天毒理试验,观察受试动物毒性反应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MDA含量改变。结果:(1)给药组及对照组大鼠在30天试验期内均活动正常,行为活泼,毛色光泽,进食饮水正常,大、小便无异常改变,无一死亡。蜈蚣醇提液对大鼠体重变化、大鼠脏器系数及血常规变化的影响,给药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蜈蚣醇提液作用30天后的10000mg/kg体重组中AST、ALT及MDA的值均明显高于2500mg/kg体重组、5000mg/kg体重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500mg/kg体重组、5000mg/kg体重组、对照组中AST、ALT及MDA的值无显著差异性(P>0.05)。蜈蚣醇提液作用30天其余各组、停药14天后各组与对照组的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蜈蚣醇提液长时间、较大剂量灌胃时对大鼠肝脏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对肝细胞有损伤作用,但为可逆性损伤,随着停药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结论:SD大鼠30天毒理试验示2500mg/kg及5000mg/kg体重组蜈蚣醇提液对肝细胞无明显损伤,10000mg/kg体重组蜈蚣醇提液对肝功能有可逆性的毒性作用,提示本药品口服用药低毒、安全,如作为临床用药需要避免大剂量、长疗程用药。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研究卡托普利、中药心复康口服液对腹主动脉部分缩窄致压力超负荷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模型大鼠心脏功能及心肌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
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容易在表(界)面吸附,结果降低了表(界)面张力,改变了体系的表(界)面化学性质,从而表现出多种的应用功能。而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两个亲水离子头基是通
北部湾经济区在经济建设、新型城市化建设和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从经济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找准经济区的定位,明确经济区的发展目标,使北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RP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探究,对照组44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大规模风险损害给付关系具有债的一般特征,但也在给付上表现为国家和社会共担风险、合理合作地维护社会共同体有序发展的特殊形式。大规模风险损害给付的双方主体为社会强者(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用于经济分析的数据形式逐渐由单纯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发展为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模型成为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研
为了实现焊接电参数的无线实时监控,需要解决高速无线数据传输以及抗强电磁干扰两大问题。文中采用DSP和nRF24L01搭建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利用DSP中的SPI接口与nRF24L01直接通
消化系肿瘤的发生有DNA甲基化的紊乱,而叶酸作为甲基基团的提供者之一,与DNA甲基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叶酸、DNA甲基化与消化道肿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概述。 一、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
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的上海合作组织具有与生俱来的影响力,该组织作为一个新型的国际组织在地区错综复杂的形势中,从多边会晤到区域合作,它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得到日益提升
介绍了用反向凝固的方法生产薄带的工艺过程及目前的实验研究方法,借助金相显微镜分析了轧制温度、轧制速度及变形率对母带与凝固层结合质量的影响,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