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病例围手术期的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尿肾损伤分子-1(KIM-1)以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五种检测指标的观察,探讨CPB(体外循环)中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评价尿KIM-1与血CysC用于CPB后早期肾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寻找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9例。检测项目及方法包括:分别于术前T0、术中T1、术后T0-T5(停CPB后2h、8h、24h、48h)共6个时点,各时点采取血、尿标本。检测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α1微球蛋白(α1-MG)、肾损伤分子-1(KIM-1)。结果:1.肾功能指标的变化:①Scr于CPB(体外循环)后开始逐步升高,各点与术前比较均未见有显著差异(P>0.05)。②cysc变化总体上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5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Bun变化总体上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各时点与术前比较未见差异(P>0.05)。④尿KIM-1总体变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尿KIM-1于T2-T5点同术前比较即有显著差异(P<0.05)。⑤α1-MG总体变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尿α1-MG于T2-T5时问点,各点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依据CPB时间分为CPB<60min,CPB 60-120min及CPB>120mmin三组。三组患者血CysC变化总体上具有显著差异,术后48小时,血CysC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尿KIM-1浓度变化在CPB<60min组,总体变化不明显;CPB60~120min与CPB>120min两组患者尿KIM-1变化总体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3.依据术前诊断分为风湿性心脏病(RHD)与先天性心脏病(CHD)两组。两组患者血CysC变化总体趋势具有显著差异;T5时刻,RHD患者CysC较CHD组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尿KIM-1变化总体趋势未见差异,T4时刻,RHD患者KIM-1较CHD组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依据术前心功能分为四组。四组患者血CysC变化总体趋势具有显著差异;T5时刻,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CysC较TO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尿KIM-1变化总体趋势未见差异,T4时刻,心功能Ⅳ级、Ⅲ级患者较心功能Ⅰ级患者KIM-1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尿KIM-1与CysC、α1-MG的相关性:由相关性分析可见Kim-1与α1-MG相关性为r=0.945;Kim-1与CysC相关性为r=0.616;α1-MG与CysC相关性为r=0.567。6.分别对年龄、体重、诊断(RHD/CHD)、术前心功能、CPB时间共5个因素(分别为X1-X5)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KIM-1在T3时刻的危险因素为心功能;T4、T5时刻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心功能与CPB转流时间。结论:采用尿KIM-1与血CysC分子检测,证实CPB对肾功能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且以肾小管为主要损害。对早期诊断来说,尿KIM-1、血CysC较传统Scr、Bun能更早期放映肾小管和肾小球的损害,对临床避免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有重要临床意义。选择性别、年龄、体重、诊断、心功能评级、CPB转流时间5个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术前心功能状况及术中CPB转流时间是造成CPB围术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