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军事贸易对中以关系的发展和巩固起到了重大作用。显而易见,以色列在政治、外交和经济手段缺乏的前提下,成功地利用武器贸易来推进自身从中国获取政治利益。中以之间的军事关系使中国改变以往的亲阿拉伯政策,以色列利用对华武器销售来影响中国,使其减少向中东地区的武器输出。
以色列对华武器出口始于1980年左右,在中以外交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自从中以双方1992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中以美三国间呈现出复杂的三角关系,以色列开始面临一个根本性的,也可能是无法解决的困境——这个困境涉及到两个更为强大并且经常互相对立的大国:美国和中国。
冷战的结束以及苏联的解体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对华立场:对于美国来说,中国不再是共同遏制苏联的盟友而是潜在的威胁。美国一方面对中国大陆军事实力的日益增长和“对台威胁”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它也担心以色列的军事技术会提升中国武器的出口水平,从而与美国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展开竞争。因此,任何试图加强中国军事力量的举动都会与美国的战略目标相冲突。美国致力于减缓、抑制并最终完全禁止以色列的对华军售。
本文中,我将通过美国干涉中以军事贸易的四个案例来分析美国对中以关系的影响。在美国的压力下,以色列取消了与中国达成的紧密武器贸易协议。这与以色列在财政和安全上深度依赖美国是密不可分的。以色列的福利,甚至是生存都严重依赖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事关以色列最核心的利益:国家安全。另外,考虑到北京可能已经具备研究和改装外国军事武器的能力,以色列进行对华军售也是一种冒险行为,这些武器可能通过中国进入敌对国的手中,因为中东是中国军事产品的一个重要市场。
以色列无法完成合同义务也影响了全面对华关系。虽然以色列于中国的经济来往所受影响较小,但是双方的外交政治关系,特别是军事技术转让可以说是几乎完全停止。以色列对华武器转让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步减少,90年代初在华盛顿第一次提出异议时,对华武器转让出现大幅锐减。以色列对华军售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持续萎缩。2005年,以色列与美国签署《谅解备忘录》,该协议允许美方掌控其对第三国的军售,正式赋予了美国在以色列武器对外转让上的“否决权”,这也进一步削弱了以色列与中国发展军事关系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表述了美国对耶路撒冷和北京间关系有消极的影响的观点。每次以色列迫于压力取消交易,都极大地破坏了以色列作为可靠的武器供应商的声誉,并使中以两国的合作范围大为缩减。我预期,未来中以关系中的军事因素将进一步减少,并很有可能因其争议性而完全消失,而在其他政治上中立领域的合作则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