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EVB)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也是肝硬化最主要的致死性并发症之一,虽然40%的患者可自行止血,且过去的十多年间其治疗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首次出血后6周内死亡率仍至少达20%。药物治疗对此类大出血短期内效果欠佳,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因其诸多并发症且拔管后易复发出血现临床已少用,外科急诊手术常因患者危重及肝功能较差,术后死亡率高,TIPS因技术条件要求所限,且术后并发肝性脑病几率较大,肝功能较差时发生率更高,目前不作为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案。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 EIS)与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EVL)因其较高的止血成功率、静脉曲张消失率,且都能明显降低再出血率、改善生存率,已成为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案。硬化剂注射的主要方法有血管内注射、血管旁注射、血管内血管旁联合注射,目前EI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以血管内注射为主,血管旁较少。理论上讲,血管内血管旁联合注射硬化剂不仅能使曲张的静脉及静脉间的贯通支闭塞,还可使曲张静脉周围的黏膜下组织发生纤维化,能更有效地预防新的曲张静脉形成,远期止血效果要好于单纯血管内注射及套扎术。目的:观察血管内血管旁联合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之间,101例胃镜证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并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EIS)的患者,根据硬化剂注射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血管内血管旁联合注射组(简称联合注射组)和血管内注射组,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早期及远期复发出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及2年生存率。结果:联合注射组与血管内注射组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100.00%和96.88%(P>0.05),早期复发出血率分别为6.12%和11.54%P>0.05),静脉曲张消失率分别为81.63%和78.85%P>0.05),远期复发出血率分别为14.28%和30.77%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81.63%和76.92%(P>0.05)。所有患者无食管穿孔、ARDS、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并发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安全、有效;既往报道食管溃疡、狭窄、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多因硬化剂注射过深、过量损伤固有肌层所致,规范、精细操作可完全避免。2.血管内血管旁联合注射硬化剂远期止血效果优于单纯血管内注射。3.提倡经验丰富的内镜操作医师行EI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时选用血管内血管旁联合注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