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平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s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茨提出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理论,吸引了众多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研究。总的来说,研究收入不平等与长期经济增长间关系的文献非常多,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收入不平等与创新之间的关系。Romer(1990)在《内生技术变迁》的研究中指出新技术的产生是由新技术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的。因此,考察收入不平等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就有两种可行的思路;一方面,从供给角度看,收入不平等可以通过影响资本积累进而影响创新者对创新要素的投入;另一方面,从需求角度看,收入不平等通过需求规模和消费结构对新技术的有效需求产生影响。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分别从供给(资本积累机制)和需求(有效需求机制)两个角度分析收入不平等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路径,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对收入不平等与自主创新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可以通过有效需求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同时通过影响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收入不平等对自主创新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效应不同,在短期内收入不平等主要通过影响有效需求和研发物质资本积累来影响技术创新,而从长期来看,收入不平等则主要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来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本文运用中国1985—2009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就收入不平等与中国技术创新问题进行内生门限检验,尝试寻求有利于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优收入差距区间,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与中国自主创新呈倒“U”形关系。收入不平等可以通过扩大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促进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同时又可以通过抑制消费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最终阻碍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而在西部地区,收入不平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为负,但并不显著;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乡收入比均处于倒“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对这些地区而言,适当的收入差距促进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最后,本文针对中国技术创新以及收入分配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泰州广电EoC网络存在Home Plug AV、Home Plug BPL两种技术体系,两种技术体系的产品存在不同的特性,本文分别阐述了泰州广电对这两种EoC接入网的规划与管理。
基于传统Sallen-Key二阶低通滤波器,通过在二阶RC低通网络的输出端增加电阻RA,用OTRA(运算跨阻放大器)构成了新型Sallen-Key二阶低通滤波器.与传统电路相比,该电路能减小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