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绘画理论,尤其是文人画思想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苏轼文人画思想是宋代文人画论的中心,他最早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苏轼虽然没有专门、系统的画论著作,其绘画思想只是散见于他丰富的题画诗、题画记以及一些品评绘画的文章中,但是苏轼关于文人画的论述实际上已经触及文人画的性质、特征、创作等一系列问题,开拓了文人画思想研究的新领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论文在学术界对苏轼文人画思想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作了系统的梳理。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苏轼其人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二、三章是全文的核心,论述苏轼文人画思想内涵,主要包括形神关系和诗画关系,即苏轼主张写形传神,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律”,并且将“味外之味”、“绚烂之极,乃造平淡”这些文论、诗论思想引入到绘画思想中,增加了绘画的文学趣味,极大地提升了绘画的地位,使绘画由画工之技变成了文人雅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代表文人情趣的视觉艺术之一,对后代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四章从创作的角度来论述,苏轼认为文人画的创作目的是达心适意,重在笔情墨趣中披露自己的心境,抒发画家的真性情。为此,他提出“身与竹化”、“成竹于胸”和“技道两进”。研究苏轼文人画思想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对当代中国绘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走向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